匈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欧洲人种南部东部大迁徙时代。
而汉武帝时候的匈奴还并不是其最强大的历史时期。
之前我们分析过这个强大的蒙古草原游牧民的根源,来自西部的一些原始的草原牧民部落。
从人类原始射猎社会,发展而来的草原匈奴人,主要以狩猎、游牧及畜牧为主。
其依靠的畜牧品种主要有马、牛、羊三种,其中又以马最为重要。
因为马匹系当时主要的运输和交通承重的工具。
毕竟草原游牧民族,是不断跟着季节变化迁徙牧场的部落。
匈奴人在饮食当中,肉、乳品尤为普遍,有时得到机会亦食用鱼类。
因为其生活地点会常随着季节,转移至其它遥远牧场地方。所以他们的装备等体现的是随身而且简洁。
几乎系收了帐篷和蒙古包,东西搬上马车跟着羊群牛群和马群就离开了。
匈奴人擅长用畜皮制作衣服,匈奴人很早就有制作皮革的裤子、长靴、长袍、尖帽或风帽的纯熟经验。
毕竟这些技术,都是祖祖辈辈言传身教,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技能。这些皮具无论在行走或保暖耐用方面,都很适应当地的牧民生活。
匈奴人在草原上居住的地方叫穹庐,是毡帐所制的帐幕,需以木条木棍作其主要支撑的柱梁。
生活中制造并使用各种陶器及金属器。
匈奴人不仅有耕田技术产生谷物,还建有谷仓来藏谷。除在本部耕种外,在西域还有骑田。
历来的匈奴人也十分重视商业交换,以牲畜去换取生活上的奢侈品。比如汉朝出现的丝绸,金银饰品,盔甲战刀等等。
匈奴人常与汉人互市交易,并将汉人的精美物品丝绸这些,长途经过北部的丝绸之路,转买、运到西域各国,并包括罗马帝国,地中海各国在汉对西域通道中断之时尤为如此。
毕竟从贸易中活得的利润大于他们本身的畜牧业,很多以前依靠畜牧的匈奴人,渐渐的演变成了职业贩运商人。
根据历史上对冒顿纵精兵30余万,围困汉高祖刘邦于白登来推算。以五口出一介卒,则匈奴人当时在汉初的人口,应当在150万至200万之间。
附汉的南匈奴部众为四、五万人,在单于屯屠何在位时期得到空前发展,增加到户口34000,人口237300,兵力50170。
所以不懂得节制,而被自然草原天然放养着的匈奴人,在遇到草原几年雨水充沛,牛羊群繁殖旺盛期。
其后不久势必遇到草原大旱季节,于是失去了大量草场的匈奴势必人口多,食物和牲畜相对减少,对汉朝势必就是一个威胁。
所以我们人类看历史,就要看一个民族的生存本质和其民风物产。
曹魏时,分匈奴为即左、右、南、北、中五部。
左部帅刘豹就统辖万余户,居太原郡故兹氏(今山西临汾);右部6千户居祁县(今山西祁县);北部4千余户居新兴县(今山西忻县);南部3千余户居蒲子县(今山西隰县);中部6千户居大陵县(今山西文水)。共3万余户,人口近20万。
而后面的刘渊在并州起兵时,并州匈奴总人口约35万左右。
这说明匈奴人崛起是个必然,有充足的雨水,就等于滋养了肥美的草原,生养了大群的牛羊,然后匈奴人人口不懂得节制岂不是疯狂的繁殖?
解决匈奴问题,不是打跑就没有了。其实后面的被面草原的牧民还在进一步的强大和衰败,不断的演绎着历史上重复的故事。不过是,换了马甲
《史记.匈奴列传》所列举的匈奴的官制:“冒顿时期的匈奴最强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以太子为左屠耆王。自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诸大臣皆世官。呼衍氏,兰氏,其后有须卜氏,此三姓其贵种也。”
这说明匈奴是在不断的内部部落的兼并,整个部落人种的替换后,才把匈奴由很多细小的民族变成一个大、而且统一的匈奴部。
毕竟匈奴战争中的女子被迫不断生养,这既是匈奴人口人种混杂,长幼不拘泥,而且不分亲疏的事实。
单于有把前任单于厥氏,接着作为自己主要夫人的习惯。有时会是自己的母亲
诸王将各居领地,所以历史上的匈奴从西边上谷开始,东接秽貉、朝鲜。
右方王将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
而单于之庭直代、云中:各王都有分地,逐水草移徙。
而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最为大国,左右骨都侯辅政。
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之属。
这说明匈奴人从这时,开始有了王族和领地世袭的风俗,对军队也有了统一的管理。
这从某种意义上结束了匈奴内部的纷争,加快了大匈奴的发展。
匈奴民族有完善的军事装备。马匹在匈奴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平时是作为交通工具,战时则成为战马。
从出土的文武实物看,匈奴马匹身体略矮,头部偏大,应属于蒙古马。所以匈奴人其实系古代,早期的蒙古族人。
《史记.匈奴列传》的记载,匈奴兵“尽为甲骑”、“控弦之士三十余万”。
这就是很明显的说匈奴战士都是使用反曲弓的,弓骑兵。平时时守护牲口放牧的牧民。
弓箭是草原牧民用来打狼群的主要武器。
匈奴兵器“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
考古发掘资料与此正相吻合。
匈奴墓地发掘情况显示,兵器一般出土于男性墓葬中,以铜、铁、骨、木质地为主,主要有弓、箭镞、弩机、刀、剑、戈、矛、斧、流星锤等。
匈奴人不像中原士兵靠盾牌保护自己,而代之以更省劲、更坚固的皮质,木质,或者金属盔甲来装备自身,形成“尽为甲骑”、机动灵活而又强大的匈奴骑兵。
从民族信仰来看,匈奴人信奉萨满教。
我们能从电影《蒙古王》看到那些习俗就是萨满教的形式。
匈奴人,五月于笼城祭天地、祖先、鬼神。
匈奴每年都有规定的日子,举行全部部族人集体的祭祀。
每年三次集会的日期,《史记》说是正月、五月及秋季,《后汉书》为正月、五月及九月,两者皆为一致。
大致上,正月的集会是个小集会,参加的人是匈奴诸长。
五月的大会最富宗教色彩,参加的人数很多,主要是为祭其先祖、天地及鬼神。秋季的集会则是为秋天收成而感谢天神的集会。
后来发展为蒙古的——那达慕大会。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关于草原人集体祭祀的地点,大致上是在单于所在的地方举行,虽然都是祭天,同时也有商讨国家大计、秋后感谢天神等任务。
匈奴人对其祖宗的坟墓很为重视,不只相信祖宗死后有神灵,其他人死后也有神灵,也可以降吉凶。也相信人死后,需要享用金银衣裘以及女人。
这也是后来的蒙古人,也同样的源用这样的习俗。
匈奴人南下劫掠,也是因为出现草原干旱时期,需要牲口,女人孩子来延续部落的生存需要。
所以我们人类历史学者,军事学家,要想解决所谓的军事争端,不是拿起武器打跑了就彻底安逸。
至少汉武帝之后,长成以北的游牧民问题其实没有根本性的解决。
汉武帝很伟大,是因为他身后的股肱之臣,司马迁,卫青,汲黯等三十几位贤臣的辅佐。
他不过是玩弄权谋的一个政客。
我们穿越时空,回顾历史,不就为了看的更清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