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网小说阅读网 > 都市言情 > 清江浦 > 第二十六章(1)(2)

第二十六章(1)(2)(1 / 1)

1

赵清全夸下的海口没有落空,他果然把赵明全升职的事办成了。

就在赵明全找李子明谈话的第二天晚上,市委对古河区班子进行了调整,区委书记成迎春调市委任副秘书长,赵明全任古河区区委书记。这是重要的人事调整,是古河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市委决定调银湖县常委副县长倪大潮任古河区区长。这是张冬至的一把子力气,他在银湖县指挥防洪抢险时,倪大潮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认为倪大潮是难得的基层领导,应当给他一个平台,于是他向于杰民和市委组织部鼎力推荐,倪大潮得以重用。张冬至在常委会上说了一段经典的话:“给老虎一座山,给猴子一棵树,这本来就是组织人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我们要给倪大潮这样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一个平台。”

赵明全心花怒放喜上眉梢,表面矜持平静,内心却是春风荡漾。当然他也有点吃惊,他完全低估了弟弟赵清全的能量。如此以来,他对“世上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句话有了新的认识。赵清全办的这件事的确有点传奇,按理说,地方党委调整干部一般在年底年初进行,这不中不晌的就把一个区委书记调整了,不合干部调整常理。

其实也是见怪不怪,干部任免本来就充满着传奇色彩,能书写传奇故事的方法很多。那些手头掌握着财富的巨商大贾,投资取向很宽泛,政治资本投入也是他们热衷的项目。这项投入最能衡量一个商人的功底了,既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又要耐得住寂寞,压得准宝。能玩得转领导的商人,才是真正的商人。

在目前的体制之下,不和政府接触的商人不是真正的商人,或者说是小摊贩,即便是小摊贩也要给市场管理人员送出媚态的,这是现实。商人接触领导的方式很多,最终都得用钱说话。商人的自信来自于财大,财大气粗,财大欺主。他们始终认为,世上没有用金砖敲不开的门。社会学家说,两个陌生人擦肩而过,想认识或是搭上这个擦肩而过的人,最多通过六个中间人就可以认识了,商人们其实根本不需要六个中间人,一块金砖就把这个人撂倒了,在商人眼中,领导与女明星没有区别,不同的领导用不同的金砖,那是王小二开店的风格。金砖加美女,美酒加美女,这就是商人的自信,他们根本不怕与政府官员搭不上关系。况且赵清全搬弄的是已经有了交情的领导,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搬弄领导而且能达到目的的人才是真本事。

赵清全有的是路数,有的是钱,他的口头禅很直接:“不怕领导假清高,就怕领导没爱好。”他的这种投其所好的办法简便快捷,出手就到,百发百中。

世上之人,熙熙攘攘,或为利来,或为利往。使之以权,动之以利。权与利是一些官员追求的终极目标,权能让人赴汤,利能让人蹈火。利令智昏,权令人狂。人在仕途,有多少人能捋直了舌头说是大公无私的?有多少人能纯粹到完全彻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凡是体制中要求官员做到的,都是很难做到的,也是要打问号的?这就难怪在干部提拔环节上出点瑕疵了。

赵清全的话耐人寻味:“这世上只要是正常人,都会有爱好,那些百里挑一、万里挑一的领导们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他们都是人精,或者说是精英,凡是精英都有超越一般人的长处,这种长处恰恰成就了他某个方面的短处。领导的短处就是给那些善于专营的人把握的,时间长了、熟悉了、有感情了,那所谓的把握就变成把玩了。”

赵清全的话见血见肉到心到肺,用肉包子唤狗的招数没有学术性没有科学性没有技术性,却如盐卤点豆腐一样灵验。他把春秋战国时名相管仲的一句话放在嘴边:“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在口袋鼓时才有礼节,在吃饱肚子之后才有荣耻,这话虽然有点过,可也是实话。赵清全认为这句话不仅是对老百姓说的,对官吏们同样起作用。领导也是人,公仆也是百姓。有了这个前提还怕办不成事吗?

2

赵明全在眉飞色舞中完成了角色转换,他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华丽转身,从被人摆布到摆布别人,感觉顿时有了,那是我心飞扬的感觉。对于处级干部而言,走上党委主要领导位置是关键的一步。

凡是踏上仕途的人就如同穿上红舞鞋的舞者,会不由自主地蹦达。官员对职位的追求永无止境,那是浪飞潮涌得寸进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心态。有了这种心态会生出不少苟且之事:勾心斗角,合纵连横,虚张声势,八面玲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关键时刻相互死磕硬掐,直搏得精疲力竭,体无完肤,焦头烂额,却也欲罢不能。公务员从踏上仕途开始就身处政治场名利场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得不在做人做事疏通关心上费尽心思煞费苦心,以求得在领导和组织部门挂上号,很少有人能抽身置外特立独行的,基本没有人能涤魂滤魄洁身自好。

于杰民在这次干部调整的常委会上说:“人也简单,事也简单,人事却不简单。”这是他在常委会上的开场白,也是给后面要说的内容来个铺垫。他的话既是理论性的总结,也表明了自己的心态。人事调整是融政治性与科学性为一体的高难度动作。政治性体现在考虑民意反应、现任领导升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搭配上;科学性则要满足各层级党委政府的合理搭配上,当然也包括年龄梯队、性别组合、知识结构等等,目的是形成战斗力。其中也有领导有意给班子“参沙子”的小伎俩。

调整班子,任用干部,体现一级党委主要领导的组织领导能力,形式可以走,程序不能少,但最后一定要在自己定下的方案中完成干部调整,这就是“一把手”的能力。冠冕堂皇的话是与党组织保持一致,这也在讲,在“一把手”的一亩三分地里,他的话就是绝对真理,绝对真理的核心是书记有权给下属各级干部封官,当然也可以找点理由把下属的乌纱帽拿下来。

官员任免有三个层面:表层是摆在桌面上的选贤任能;中层是工作感情上的论资排辈;底层是暗箱操作上的关系门路。大家都明白,官场就是角力场,不懂政治是无法生存的,何为政治?八个字:领导关系,低调内敛。“低调内敛”能掩盖一切短处,由“领导关系”而生成的潜规则能扫清仕途上的一切障碍。

仕途文化走过几千年,一直没能跳出“以人选人”的圈子,选人的人是谁?当然是组织部门;组织部门的领导是谁?当然是组织部长;组织部长听谁的?当然得听“一把手”的。人事方案是组织部长在书记的授意下拿的,方案拟定之后征求班子核心层领导的意见,统一意见后提交常委会研究,常委们如果没什么不同意见,剩下的任务就是举手通过。这就是集体研究决定,谁会在常委会上说三道四?“一把手”也是人啊!是人就有感情,亲疏远近、里外上下、得失轻重分得清清楚楚。有了这些因素就难免会出现个人代表组织一人独挡天下的模糊民主现象了。当然,为了表达民主,某个职位也可能会圈定几个候选人,可最终胜出的还是人们预料的那个人,也就是说,那朵鲜花绕来绕去绕来绕去,终究会落到那个手中。从本质上说,这种击鼓传花的选人方式,决定权在击鼓人手中,缺乏对用人提名权的具体可操作性的约束,回答不了“为什么是他”的问题,如果源头不透明,后面每个个环节中的各项规定和纪律再多都没有意义。体制中还没有用人权的追究责任,放在各级领导们嘴边的一句话是:“人是会变的,谁能保证干部永不变质?”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何况是活蹦乱跳的人呢?这非常符合唯物主义观点,这是科学规律。领导就是领导,一句话就把问题的实质道明白了。

于杰民在班子中的能量是具备的,目前班子中除了赵万里敢不顾左右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其他人都是听话的。正如他所言,“人也简单,事也简单,人事却不简单”。这话的确说到点子上了。人事问题是敏感的,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了用人导向。目标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曾经说过:“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老人家说的老实人,不是那些庸庸碌碌、无能无为的人,而是那种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的人。可真的要是做了*说的老实人,那这个人的仕途基本上就走到头了。官场上从来就不乏投机钻营者,这些人不讲党性、不重品行,为了个人私利和宦途升迁捞资本、做虚功、拉关系、搞奉迎,把心思和精力用在造势和谋官上。坊间顺口溜言道:“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光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大家在埋怨干部无能,官场无情的同时,能想到机制的毛病吗?机制的问题才是组织原则的软肋。

其实大家都清楚,用人靠的是机制不是信任,最大的信任往往造成的也是最大的灾难,历代内戚乱政和宦官专权都是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一样,一定是建立在制度上的互相信任才有根基,才能有日常生活中的互相信任,可这样的机制还没形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忠孝礼智信,讲究知恩图报,重情重义,在这样的传统文化背景下想突破感情的羁绊很难。任何一级组织,任何领导都明白,刀架在别人脖子上和架在自己脖子上的心情是不一样的。要想走得远,就必须向自己下刀,割掉病灶,去掉毒瘤,可这伤筋动骨的一刀谁来下?

如果说这是制度建设的缺失,也能说得通,制度是什么?是要素之间的有机连接,形成网络系统,使得公务员的各个方面都不舒服、不敢碰,这才是真正的制度。而现在的组织人事工作缺乏的就是这些东西。党内对组织人事管理工作的要求和规定已经够多了,连不许干部“找情人”、“通奸”、“嫖娼”都提出来了,这本来就是一个正常人的道德品质问题,却作为组织纪律进一步要求,确实已经到头了,不能再细了。即使这样还是杜绝不了出问题。问题是有些党组织领导不执行这些所谓的规定、要求和条例,更高一级党组织领导又能那他们怎么样?或者是上行下效,这就更加可怕了。

最新小说: 让你去背锅,你居然创造万亿市值 婚纱追星网暴我?京城世家齐出手 反派:开局喂萝莉女主吃进口糖 重生之我真没想当男神 天降四个姐姐 风流村事 都市:从恋爱先生开始 盖世医神 都市之神帝驾到 直播:从死鱼正口开始的跑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