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姜瑜儿看他那笑得开怀的容颜,也笑着打趣道:“李师傅,最近遇到好事了?看您这气色好得……”
李师傅也知道姜瑜儿是跟他开玩笑的,哈哈一笑道:“小姑娘这嘴皮子是越来越利索了。这不是看到姑娘你来了,心里高兴嘛!”
姜瑜儿也不在意他的话,笑着道:“李师傅,我今天来,是想请你帮忙打造几件物品。”
李师傅一脸的高兴,拍拍胸脯道:“小姑娘尽管放心,我老李头的手艺,什么时候让姑娘你不满意了?只要你说的,我老李头准给你打造出来。”
姜瑜儿也笑着道:“就是信得过李师傅的手艺,这不来麻烦你了嘛!”
谁不想听到夸自己的话语,李师傅听了姜瑜儿的话,嘿嘿一笑。心里也高兴,做生意的,谁都喜欢回头客。像姜瑜儿这样的大客户,他最是喜欢了。
姜瑜儿把自己今天需要打造的东西说了出来,李铁匠跟往常一样,姜瑜儿一边在地上画着,他一边把不懂的地方问了出来。最后,姜瑜儿跟张三顺就在他旁边,看他很快就做了一个活脱脱的方长出来。
虽然不如前世那些电焊做出来的好看,但却比前世电焊出来的那些耐用。姜瑜儿心中一喜,并向他定了五个,还告诉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很多匠人会来他这里订购这种东西,他可以闲着没事的时候,多做一点放在家里。
李铁匠一听,心中一喜。原本五个要两百文的,最后只收了成本价,一百文。
“姑娘,你也照顾我老李头不少生意了,这一份不收说不过去,就收你个成本价。”李铁匠把打好的五个方长递给了姜瑜儿,并对她说都。
都说生意人,公私分明。这让也要明说出来。姜瑜儿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李师傅,你也辛苦了一个下午,这手工钱怎么能不收呢?”
李铁匠不在意地道:“姑娘,你这半年来,提供给我老头子的新玩意儿可多了。就说那农具,我也挣了不少。所以,这手工钱,不收你,我也是赚了。”
姜瑜儿笑了笑,没再多说。拿着自己的东西走了。走的时候,她还让张三顺把车赶到阮氏糖记那儿,给小丫丫买了些糖果。这是她昨天承诺给她的东西,今天她没来家里,是因为家里要粉刷,她一个小娃娃,不适合在旁边。
两人买了东西,回到村里。姜瑜儿就把手里的方长给了张三顺,让他吩咐其他几个长工去把这方长的柄给做上了。
回到家里,一看,家的墙壁都差不多粉了一遍了。现在就差等它干了,明日再粉一遍。
看到换了新面目的外墙,姜瑜儿打心底里的高兴。
现在家里没有银子盖新房子,只能把自己家的房子拿出来做样板房了。
几个工匠看了这一天的成果,心里也十分高兴。要是这样的房子普及出去,那是不是说,他们的生意,以后会越来越好?
看着妹妹一天忙得不着屋,姜子苏心里那一丝不信任,已经变得有些缥缈了。如果她真不是自己的妹妹,那她有必要这么拼吗?就说凭她的本事,要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没有,何必跟他和弟弟两个拖油瓶耗在一起。
而且,今天他就听了不少村里的传言。说他们姜家祖先显灵,在他们这一辈过上了好日子。小丫丫的聪明,也不知道是怎么传出去的,把她传得神乎其技。
说什么天才也不过如此。不过,他的确也很佩服自己的那个小堂妹,她确实很聪明,比一般的小孩子聪明了不知道多少。
有又人说,他们姜家的祖坟埋得好,女山旺。父辈之所以平淡无奇,那是因为父辈就只有父亲跟叔叔两人,没有姑姑之类的。到了他们这一辈能这么好,是因为出了三个女娃。
想想也是,自己的妹妹一颗好像用不完的脑子,脑袋灵活得不行。大堂妹虽然看不出来有什么,可相对于村里那些女娃来说,她算得上是一个很厉害的姑娘了。小堂妹就更厉害了,才三岁不到,有些孩子说话都不是很清楚,她却能很快地算出百以内的加减。虽然有时候,她说的话,也不是那么清楚。
古代人都很迷信,这些话,可能也就他们相信了。但对于姜瑜儿来说,因为他们的迷信,让她逃过了一劫。人们都把她突然的到来,说成了是姜家祖先显灵。还说什么祖坟山的女山旺,这话要是落到前世,可能有些人会信,但大多数人是不会相信的。
因为不管在那个时代,你不努力,你可能连活下去的资本都没有。
天黑了,工匠们也回去了。累了一天的姜瑜儿,坐下来才发现,这双腿,都快不是自己的了。
坐在凳子上,一双小手不停地揉着自己的小腿,大腿。一点女孩子的形象都没有了。姜子苏本想说点什么的,可看她的样子,又咽了下去。还是姜子铭人小,什么都不懂,过来,举起自己的小拳头就说:“姐,我给你捶捶。”
姜瑜儿指了指自己的肩的地方,让他帮忙自己敲一敲。要是在前世,她可能会让他帮自己抱着腿揉揉小腿,可这个时代不同。都说女男七岁不同席。
虽然是自己的亲弟弟,但这种事情,也不允许发现。姜瑜儿已经在心里不知道多少次吐槽这万恶的封建社会了。
只是,吐槽归吐槽,她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想。她自认为自己没那个本事去改变别人的想法,所以,她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
都说环境造就个人,还没听说过个人造就环境这种说法的。她姜瑜儿是个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既然已经来了,那就要学会去接纳这个社会的一起。
吃过晚饭,姜瑜儿拖着有些发软的双腿,想要泡个脚就睡了。这时姜子苏却开口了:“厨房里烧了热水,等会儿哥给你送屋里,你泡个澡再睡吧!这样会舒服很多。”
本书来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