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三国历史中记载公孙赞与袁绍交战界桥,还是曹操与袁绍决胜官渡,这看似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战役,确确实实发生了。
韩炜自出世以来,战羌胡、讨董卓、平豫州张宁之乱,归根结底都是捡漏儿的成分居多,特别是讨董卓的时候。
征伐诸羌虽然是韩炜一手操作,但关系跟他并不算大。前者有那个便宜老爹韩遂多年打压,后者又有阎忠、贾诩在凉州励精图治,这才有现在西羌平靖,凉州大定的局面。
这一次冀州之战才真正意义上韩炜经历的大战,而且还是第一次。
任谁也会觉得紧张,况且这一次也是真正的成王败寇之战。韩炜知道天子眼巴巴的看着呢,谁赢了,天子就向着谁。
刘协才不会放任冀州任人宰割,不管是袁绍、韩炜都一样。同样,若是输了,势必没有好下场。
若说韩炜紧张的原因,也不是自己心情所致。
盖因袁绍此次还是有杀手锏的。一万战车组成的战阵,声势浩大。袁绍美其名曰将这战车营取名为:万乘,由袁绍亲自作为统领。
战车又叫兵车,盛行于春秋、战国。每辆配有一定数量的将士,故往往用战车数量计算兵力。战车的主要武器有两类,格斗兵器和远射兵器。一般为独辀、两轮、方形车舆,驾四匹马或两匹马。车上有甲士三人,中间一人负责驾车称为“御者”,左边一人负责远距离射击称为“多射”,右边一人负责近距离的短兵格斗称为“戎右”。
车战的主要格斗兵器为戈,戈是一种长柄的勾状兵器,有锋利的双面刃和前锋,战车所配备的戈一般长三米左右,由“戎右”使用在战车交错时用于勾击或啄击,到了春秋时期戈大量的为戟所取代。
车上的甲士一般配备有青铜剑用于防身,在战车毁坏或敌人跃上战车时作贴身战斗。
战车上的远射兵器主要为弓或弩,这些远射兵器由射手负责使用,主要在战车较远距离冲击时,进行射击。
而这“万乘”营的名号,也让袁绍的野心昭然若揭。
从周朝起始,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而延续至战国时期,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凡法术之难行也,不独万乘,千乘亦然。
在一处高岗之上,韩炜跟郭嘉二马并辔,身后跟着典韦、王双二人。遥望着袁绍的万乘车阵,那阵仗果然非同小可。
正所谓: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
见到如此场面,着实让韩炜头疼,与此同时也不禁倒抽一口冷气,心中感叹:袁本初果然有些手段!
王双也指着车阵说道:“将军,这好大的排场呀!我还是第一次见如此之多的兵车。”
“袁绍这老小子,可真下血本了。如此多的兵车,是不是把他爹的棺材本儿都花销在这上面了?”典韦依旧忍不往骂上两句,当然这也是出自一种嫉妒。
东汉末年经济极度落后,别说韩炜了,就是天子刘协也摆不出如此的排场。
而但凡为将者,能带上一曲部车兵,那就觉得无上荣光了。更何况袁绍这样大的场面,典韦怎能不骂他?
而郭嘉脸上却带着兴奋的神色,以往涣散的目光显得格外的犀利,没有丝毫的畏惧感,好像找到了对手一般。云淡风轻的对韩炜开口言道:“袁绍积草屯粮,厉兵秣马,看来他的心血都倾注在此了。本以为大戟士乃为冀州之上兵,这倒是小觑了他,不想还有此万乘之军。”
韩炜见郭嘉毫无惧色,也是收拾心情,笑问:“奉孝,此战车阵如何破之?”
“《六韬》中言: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也,凡车之死地有十,其胜地有八。”郭嘉侃侃而谈。
韩炜接着问道:“这十死八胜有何说辞?”
“这十死之地,分别为:死、竭、困、绝、劳、逆、拂、败、坏、陷。故拙将之所以见擒,明将之所以能避也。”郭嘉答道。
“还请奉孝细细解析。”韩炜拱手施礼,谦虚请教。
郭嘉一摆手,笑道:“将军不必如此,且听嘉道来;
可进而不能退者,乃为死地;
逾越险阻、长途追敌,乃为竭地;
前易行,后险阻,乃为困地;
陷于险,而难以出者,乃绝地;
毁塌积水之路,乃为劳地;
若要向上爬坡,乃为逆地;
盛草遍地,还需渡水,乃拂地;
车少地平,战车与步兵又配合不当,乃为败地;
后有沟渠,左有深水,右有高坡,乃为坏地;
昼夜大雨,连日不停,道路毁坏,乃为陷地。
此十种地形,皆为战车之死地。”
郭嘉看着对面战车连阵,透彻的分析道。
随行的典韦、王双听得津津有味,都在心中赞叹郭嘉之才。
韩炜听完,心中便有底了,接着问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奉孝接着说说八胜之地。”
郭嘉点点头,继续说下去:
“敌军前后行阵未定,以战车乘机攻之,乃胜;
敌军旌旗紊乱,人马不断调动,以战车乘机攻之,乃胜;
敌军士卒前后左右行进不稳以战车乘机攻之,乃胜;
敌之阵势不稳,士卒相互观望,以战车乘机攻之,乃胜;
敌军前进则犹疑,后退恐惧,攻之乃胜;
敌军全军突然惊乱,攻之乃胜;
两军交战,至日暮时还未结束战斗,攻之乃胜;
敌军长途奔袭,至夜宿营,士卒疲惫,军心未稳,攻之乃胜;
此八者,车之胜地也。”
韩炜听闻茅塞顿开,朝郭嘉再次施礼后,言道:“若明于十死、八胜,敌虽围周,千乘万骑,前驱旁驰,万战必胜。看来袁绍此次确实要与我等拼命了,他深知我军步骑双绝,这万乘兵车实乃我军克星。”
郭嘉正色点了点头,对韩炜说道:“将军何必忧虑,嘉自有计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