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沈浪把一些电影的故事便概和大致要请的演员阵容发给了丢给天马集团旗下的电影公司去筹拍。
他只负责一些大项目,而那些几亿票房,10亿票房的普通电影,也能赚不少钱,而且也能满足不少观众,否则,光靠他这么拍,虽然很快,一两个月一部,但总的来说,还是还慢了。
公司的人说,现在是吹的校园风,所以,目前主打戏,是先拍一部真正的校园电影来过度一下。
与校园题材相符的,火一些的有《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致青春》。
两部电影的故事都发生在湾湾,不过沈浪拍板,还是准备选拍《那些年》,并非是《致青春》有多么不好,他并不是歧视这部电影。
沈浪不拍《致青春》的原因,是当初看的时候,被其主演赵廷突如其来,旱地拔雷的一句‘你神经病啊’给雷得外焦里嫩……
然后,他就对这部电影,打心眼里抵触了。
赵廷那咆哮般的呐喊,已深入沈浪的心灵,这个世界的赵廷,依然叫做赵廷,人是还是那个德行,沈浪很不喜欢。
找一个不喜欢的人,拍一部自己不喜欢的电影,那不是有病吗?尽管他打算签下赵廷,但也不是让赵廷拍正经电影,而是《背背山》这种片。
沈浪两世为人,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开心,所以,他还是果断的选择了《那些年》。
《那些年》这部电影,在前世是根据一个叫九把刀的人所写的同名自传体改编的,不过沈浪并不打算预热。
那纯粹浪费时间。
现在公司调查了,还是兴《校园风,很多人渴求着学生时代的单纯和那个心中的马尾辫。
让他们一直饿着,他们的需求,才会越来越大,现在已经算是打开了市场了,观众上瘾了,若是先用一本小说下去……
人家也算解决了温饱,就跟看了片,撸过了一样,对于后面的大保健,也就是怀着可有可无的态度了。
让他们一直饿着,然后用《那些年》的一些花絮,或者是噱头吊着,这才是正确的营销。
到时候电影让他们大饱口福之后,再把和电影配乐一起卖,顺便发展一下其周边文化。
其实选择《那些年》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沈浪准备把其中一个女配角画的东西换成暴走漫画,这个运作好了,也将是个巨大的产业链,聊天的表情包之类的,也受众广泛,可以卖不少钱。
至于其他的校园类别的外国片,例如《歌舞青春》什么的,等《那些年》成功过度之后,再找机会拍好了。
毕竟他还没开始接触西辰电影圈,那边是个什么情况,他还不知道呢,还得慢慢的摸索。
反观《那些年》,这部剧就简单了很多,男女主角,公司已经按照他的要求找到了。
演员到位、剧本到位、钱到位,整部电影也就可以开始了。
思路差不多理清楚了,沈浪听着公司的人的分析,有些期待了。
整部电影在沈浪的脑子里,早已回放了无数遍,甚至连配乐,都被沈浪给斟酌过了,同名歌曲倒是不错,不过其中一段很经典片段的配乐,沈浪打算改掉。
就是在主角柯腾与女主沈佳宜因为地震而通话的那一段,那段钢琴曲实在不过瘾,听着总是有一股愁绪憋在心中。
这个镜头已临近结尾,对于青春的感悟,已经到了一个要爆发的阶段,如果一直憋着,会让人难受。
那首同名歌曲也是要到最后才放出来,所以,沈浪打算在这个通话的镜头先让观众释放一下。
选了很久,沈浪才选定了一首很平淡,却是红遍过大江南北的歌。
《十年》。
陈奕迅那朴实平华的嗓音,却是撩动着每个人的心扉,让人与之共鸣,感怀那藏在音乐中的故事。
这首歌,沈浪之前唱过,直接套进去就是了。
看电影的时候,顺便回味经典歌曲。
在柯腾与沈佳宜同时看向月亮的那一刻,音乐也应该响起了,让观众把青春和初恋的感伤给释放出来,同时因为《十年》的渲染,感伤更深,这样之后的悲剧收场才会更为刻骨铭心!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最后难免沦为朋友……”
沈浪脑海中回放着歌词,点了点头,除了这个地方,结尾的配乐也会提前。
在柯腾参加婚礼,因为想亲新娘要先亲新郎,柯腾立即冲上去当着新娘的面亲新郎的时候,那里原本是放的让人越来越憋屈的同名歌曲配乐,沈浪要换成同名歌曲。
让观众的感伤全部释放,最终与电影的情节产生共鸣。
除了配乐,那个飞机的镜头不太和谐,也被沈浪给删掉了。
正在加载,如长时间未加载完请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