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泗州两城,沐浴在阳光之下,不时飞过的鸟群,和渺渺炊烟预示着新一天的到来。
昨夜卯时的那一场大火,让秦铭担心了一夜,虽然他知道这样夜袭的成功率很高,但上了战场,谁都不能保证百分百的安全。
北方的地平线长,出现了一个长长的黑影,紧接着一队队整齐的队列出现在了秦铭的视野之中。
“呼!”看着熟悉的着装,秦铭长舒一口气,总算安下心来。
只不过,那个高高的木架子上似乎绑了一个人,难道是抓了一条大鱼?
“来人,派出探马。”为了安全起见,秦铭如此做法无可厚非。
随着一阵马蹄声远去,秦铭能做的就只有等待了。一夜未眠的他,在精神放松的情况下瞬间困意袭来。
哈欠一个接一个,秦铭不住的揉着双眼,直到派出的探马回报,张韵与毕再遇大胜而会,秦铭的困意瞬间全无。
看着眼前一个个被串成一条线的金军俘虏,留守的宋军将士不由高喊起“万胜”。
此情此景,让不少军中的老卒动容了,曾几何时,打败仗如家常便饭的宋军也能拥有如此多的俘虏。
后世经常有这样的言论,宋朝的胜仗打的也不少,可始终被周边的辽、金、西夏按在地上摩擦,因此就有了弱宋一说。
为什么说宋朝弱?主要原因在于从始至终,宋朝基本就处于防守阶段,与汉、唐当时的向外扩张相比,当然是要弱了。
古人最擅长以历史为鉴,大宋的制度方面相对于强大的唐朝还是有进步的。
至少经过努力,大宋消除了唐末那种藩镇割据的隐患。
至于,军队的战斗力,其实也并不是传闻中那样弱,否者如何能够抵抗蒙古五十五年?
那为什么还说大宋弱呢?
归根结底在于军队指挥和战略决策上!
大宋建国的国策便是重文轻武,对于武官进行全方位的打压,在这种大政策之下,带兵打仗的不是武将,而是饱读诗书文官。
所谓术业有专攻,文官们领兵打仗的结果可想而知,但也是有个别出色的人才存在的,但那终究只是个例。
最重要的一点,大宋取得胜利的战争,基本上都是防御战。
至于野战,缺少战马不说,战场上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出现混乱号令不通,溃败就是常态。
还有不容忽略的一点,就是防御纵深的问题。
北宋初建,定都开封!
开封地处平原,又无险可守。不管是辽国或者金国的骑兵均可长驱直入,兵临城下。
与汉、唐的情况比起来,一国之都尽然无险可守,这就犹如一个少女脱光了衣服,你说上还是不上?
当然了,客观的事实就是如此,大宋前后300多年,若是真的很弱的话,岂能存活的这么久?
张韵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赵扩能够明白,大宋的国策真的有问题。
但他又不能明着说,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否者宋史上的两次变革也不会惨败。
说实在的,张韵被没有将全部希望寄托在老赵家身上。因为他们缺乏朱家那种天子守国门的勇气。
大宋的赵家,算的上历史上最仁慈、温和的一代统治者。至少他们喜欢听取谏言,虽然不一定对。
但这样的举动,就使得社会环境相对的宽松,经济、文化发展迅速。
而南宋在经济上的强大,是历朝历代都无法比拟的。
因此,张韵觉得自己多少还是幸运的。在当下的大宋,只要你肯动脑子,就不缺赚钱的机会。
有了钱,张韵还需要权。此番北伐就是为了权而来,当然了这个所谓的权乃是军权。
只有按照自己的思路建立起新军,张韵才有把握能够给蒙古老铁家搞点事情。
现在所做的一切投资,都是在向赵家试好。总之一句话,我有钱,你赵家也有钱,不仅如此我还能打胜仗。
就这两点,以目前掌权的赵扩来说,用张韵有为祖制,不用张韵显然就是浪费。
就凭赵扩支持北伐这一点,张韵就知道这位皇帝绝非后世记载的那样,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如果他的内心没有收复故土的意愿,又怎么能够被韩侂胄说服?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道理不需要过多解释。
大军回到了泗州,被绑在木头架子上的金军统帅屹石烈胡沙虎奄奄一息。
不是张韵不想救他,而是这个家伙反抗的厉害。既然自己寻死,那干脆就助人为乐吧!
来到了大宋三年多,张韵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坚守过什么底线!不是他不想啊,而是别人不允许。
“毕将军、张刺史,那家伙晕死了!”就在张韵与毕再遇商议后面的行动计划时,徐平这个大黑个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张韵刚要说什么,却被毕再遇抢先了:“还是抢救一下吧,六郎献俘于临安,好处多多。”
张韵愣了愣神,毕再遇这话完全是在为他考虑。
“多谢老将军提醒,我唯有以酒相报了!”张韵躬身一拜,这姜还是老的辣。
闻言的毕再遇哈哈一笑,道:“有六郎这句话,老夫日后不愁仙人醉喽。”
屹石烈胡沙虎战败被俘的消息,还是给金庭带去了不大不小的震动,泗州这嘎达就是块难啃的骨头。
但金庭认为,再难啃也是可以啃的动的,只是这样下去消耗的是自己的有生力量。
毕竟,阵斩了仆散揆,活捉了屹石烈胡沙虎,张韵的名声已经在金国内部风一般的传开。
就像毕再遇一样,眼下已经疲惫不堪的金军不愿意在于其交手。军心士气低迷,打不成那就只有和谈了。
于是乎,四月底的一天,受尽折磨的方信襦被放了回来。看着眼前这位参议,张韵第一次觉得大宋的文官是有骨气的。
至于,金庭使者狮子大开口提出的条件,张韵并没有一口决绝,允许你狮子大开口,就不许我讨价还价?
折腾了一番之后,在金庭使者的见证下,方信襦带着被救活了的俘虏屹石烈胡沙虎大摇大摆的向着临安去了。
此举何意?金庭使者心知肚明,看着死皮赖脸的张韵,他不得不动身北返,若是迟了,屹石烈胡沙虎的性命不保啊!
双方的和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来我往。张韵本着一股不要脸的精神,硬生生的将金庭使者气的吐血三升。
不过,由于北方已经统一的蒙古袭扰越来越频繁,金庭也不得不做出了重大的让步。
最终双方达成意向,约定在各自上奏得到明确的回复之后,便可以完成最后的一步。
一直参与议和的毕再遇,此时也不得不佩服张韵的口才和能力,这样的条件一旦上奏,必然引起朝堂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