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西沉,晚风轻拂。
大树成荫的庭院里,百花争妍,繁花似锦。
任凭世事变幻,时光流逝,无尘宫依然宁静,与世无争。
自从益州爆发内乱之后,李利便离开了竹林别院,重新住进无尘宫正院。
旬日以来,他虽然没有亲临战场,却对整个战局了若指掌,对益州局势洞若观火,时刻关注着时局变化。
随着益州内乱愈演愈烈,置身于烽烟当中的无尘宫也随之变得忙碌起来。
山顶后院,李利坐在凉亭中翻看竹简,时而凝神沉思,时而伏案疾书。亲卫统领李挚伫立在他身后,俨如石柱一般纹丝不动,任由凉风拂面,静观夕阳风景。此时,除了他们主臣二人之外,后院中再无旁人。
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打破了后院的宁静,随即诸葛亮的身影进入李挚的视线,疾步朝着凉亭走来。
李利闻声放下手中的竹简,方才意识到时间不早了,不知不觉中自己在,顶,点,小说此已经坐了三个时辰。
“禀主公,汉中大军已于五日前起行出征了。”乍一走进凉亭,诸葛亮便恭声禀报道。
“哦”李利沉吟一声,摆手示意诸葛亮坐下说话,可他却起身站起来,一边思索一边踱步。这时,站在一旁的李挚轻轻招手,便见两名无尘宫弟子端着托盘快步走过来,奉上香茗和糕点,然后欠身施礼。悄然退去。
稍作思量后,李利重新坐下,一边端起茶盅慢条斯理的品茶。一边面带微笑地道:“公瑾对时机的把握相当准确,此时出兵恰到好处,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说完话后,李利随手放下茶盅,从诸葛玲手中接过信帛。
此刻落在李利手里的信帛,便是周瑜率军出征前亲笔手书的出征计划和行军路线。信帛上只有寥寥百余字,却记录着此次出征益州的全部计划。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看完密信,李利笑着摇了摇头,遂将信帛交给诸葛亮。笑道:“公瑾确是绝顶聪明之人,心思缜密,处事周全。只是他此番却是想多了。呵呵呵!”
诸葛亮接过密信,看也不看便将叠好塞进手袖里。显然他早已知悉密信上的内容。这是李利授予他的特权。负责掌管此次出征益州的所有情报。各地细作和密探传回的情报,都会第一时间送到他手里,经过他的甄别筛选之后才会呈报于李利。
听到李利的话后,诸葛亮心下了然,知道李利所指的是:周瑜与李暹同在东路军,领兵六万经米仓道进军巴郡之事。
周瑜此举与原定作战计划不符。按照原定出征计划,周瑜应该率领主力大军攻取蜀道,即率领赵云、马超和黄忠三营战骑经金牛道入川;而李暹则率领三万雄鹰卫和两万步军取道米仓。攻取巴郡。
同样是兵分两路,但现在两路大军的领兵主将却发生了变化。西路军本应由周瑜亲自统领。如今却变成了赵云领军;东路军的主将依然是李暹,而周瑜则甘愿为李暹压阵,率领三万步军跟在李暹身后,随他一同攻取巴郡。显而易见的是,周瑜此举是刻意跟在李暹身后,为他保驾护航,确保万无一失。
身为三军主帅,周瑜竟然毫不吝啬的把军权下放给帐下部将,不与帐下将领争功,此举足见其胸襟宽阔,雅量高致。而他对李暹的格外照顾和真心爱护,让李利和诸葛亮二人颇感意外,居然甘愿充当陪衬李暹这朵红花的绿叶。
对此,诸葛亮不得不承认,周瑜确实是宽宏大度之人,其胸襟气度比之自己犹有过之。平心而论,如果易地而处,他处在周瑜的位置上,他恐怕做不到周瑜这般大度。
当然了,诸葛亮同样知道李利此番为何选择周瑜领军挂帅,而不选其他将领。其根源就在于,益州乃龙兴之地,物阜民丰,人口众多,又占据得天独厚的地形条件——蜀道;因此,益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州郡,无论是哪路诸侯占据了益州,都会派遣自己最信任的人前去镇守,绝不会将其交给并非嫡系亲信的外人接管。李利同样也是如此。
正因如此,早在李利谋划攻取益州之时,便已选定了将来坐镇益州的人选,这便是他的弟弟李暹。除此之外,不作第二人选。至少,在天下未定之前,李利不会把益州交给其他文臣武将接管;等到平定天下之后,则另当别论。
对此,诸葛亮早已心知肚明,即使李利不这样做,他也会建议李利派遣亲信提领益州。如今看来,能够领悟李利意图的不止他诸葛亮一人,周瑜同样对此洞若观火,心领神会。所以,周瑜才会放弃亲自领军攻取益州的偌大功名,转而将这份功劳拱手让给李暹、赵云、马超和黄忠四人;而他自己则甘愿为大军坐镇后军,押解粮草辎重徐徐跟进。
周瑜的这份胸襟与气度,着实令诸葛亮为之折服,深感钦佩,自愧弗如。
思绪纷飞之中,诸葛亮相继喝了两杯茶,却顾自浑然不察,根本没有注意到,坐在他对面的李利已经给他倒了三杯茶。所幸,李利对此并不介意,看到诸葛亮走神之后,他便静坐在一旁,好整以暇的悠闲品茶。
显而易见的是,诸葛亮和周瑜二人同为李利麾下的青年才俊,都有经天纬地之才,自然也有不甘人后的好胜之心。
有道是,见贤思齐。时下周瑜已经走在了诸葛亮前面,战功显赫,秩同九卿,跻身军中四大统帅之一,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资历威望,周瑜都在诸葛亮之上。眼见周瑜已然领先一大步,诸葛亮自然要快马加鞭,迎头赶上,不求后来者居上,至少也要不落下风,并驾齐驱才是。
因此,诸葛亮一直憋着一股劲儿,颇有与周瑜一较高下之势。然而他们之间并没有矛盾,亦不是意气之争,而是一种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
值得提的是,这种良性竞争并不局限于诸葛亮和周瑜之间。事实上,李利麾下的年轻才俊不在少数,除了周瑜、诸葛亮之外,还有郭嘉、荀攸和法正等人,他们之间都在悄无声息的追逐竞争,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之中,彼此既是竞争对手,又是意气相投的至交好友。而这种局面的出现,得益于李利驾驭全局,知人善任,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再加以调节,牢牢掌控全局,从而避免竞争转变为斗争。
沉思半晌,诸葛亮终于回过神来,当即满脸歉意的道:“微臣失礼了,请主公宽宥。”
“无妨。”李利轻轻摇头,笑道:“这半年来,为兄每日悠闲自在,却让贤弟受累了。”
“兄长见外了,此乃愚弟份内之事。”诸葛亮谦逊应道,亲手给李利倒上一杯茶之后,他接着说道:“方才兄长提到周瑜将军制定的作战计划,愚弟深有感触,受益匪浅。周瑜将军思虑周详,行事缜密,胸襟宽阔,气度恢弘,令愚弟深感钦佩。”在李利面前,诸葛亮没有隐瞒心迹,坦然说出自己走神的原因;这既是解释,也是心底无私的坦诚,真正将李利视作无话不谈的兄长。事无不可对人言,与其遮遮掩掩的语焉不详,不如坦诚相告,这才是智者所为。
李利微笑颔首,道:“贤弟所言不错,此番确是难为公瑾了。他既要领军征战,又要帮我照顾弟弟,方方面面都必须顾全,的确很不容易。所幸,公瑾聪明过人,沉稳老练,处事得体,没有让我失望。”
说到这里,李利话音一顿,继续说道:“眼下我等身在益州腹地,鞭长莫及,即便有心领军征战亦是鞭长莫及,因此大军出征后的战事便交给公瑾指挥即可,给予他临机专断之权,无须事事禀报。”
诸葛亮欣然应道:“主公英明,微臣这便传令,想来三日之后便可传到周瑜将军手上。”
说完话后,诸葛亮便要起身离开,却被李利抬手制止了,示意他不必着急,笑着问道:“梦馨昨日告诉我,弟妹又有身孕了,可贤弟却对此并不知情。这便是你的不是了,往后不管有多忙,都要抽出一些时间多陪陪她。”
“啊!竟有此事嘿嘿嘿!”诸葛亮惊愕之余憨然而笑,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不同于以往的神采,脸上洋溢着无法掩饰的喜悦,俨然眉笑颜开,轻舞飞扬。若不是李利当面,只怕他会乐得跳起来。
傻笑半晌,诸葛亮仍旧笑容满脸,难以平静,而李利则跟着他一起笑,真心替他感到高兴。
直到一壶茶喝完,诸葛亮方才恢复如常,起身离开时,他恭声道:“眼下益州刘璋忙得焦头烂额,心无旁骛地对付赵韪叛军,以至于根本无暇顾及我军的动静。这对我们而言,无疑是天赐良机;如果说之前我等攻取益州的胜算只有五成,那么现在至少有七成把握。不知主公打算何时起行”
李利闻言笑道:“待我西凉大军兵临城下之时,便是我等前往成都之日。哈哈哈”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