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志不知道的是,萨林奇金和柳得巴廖夫两人,在大量难民南下时就商量着建立新定居点的可能性。
最终苏军依旧选择扩建普里佩特河右岸定居点,建设工作本该如火如荼的进行,继续受到德军南下趋势威胁,以及科夫帕克的西方奔袭,两人没有再在新建定居点问题上多做考虑。
两位身为游击共和国国计民生方面的全权负责人,首要任务就是在部队前线作战或布防时,给部队一个稳定的后方。他们首先做的是统计到来的难民,强力征召其中可以打仗的苏联公民。至于安置工作,先给他们找到凑合的住处,每天固定的土豆养着,若有劳动任务发动他们行动。
经过一周的警戒,再通过上级和远方游击队的情报,证实了德军在白俄罗斯南部的德军兵力大幅降低,德第100军北上,德军也没有新的部队进驻。这种情况下,德军继续南下的可能性肯定是零!他们最大的可能,不过是派遣零星部队渗透侦查罢了。
其实就算不开这个会议,考虑到战后的总结性会议将不日召开,在大会上提及这些事正合适。
不曾想,司令杨明志比较心急,还有五千平民正走在通向鲶鱼村的曲折道路,铁匠村这边就开始着手一揽子解决所有平民的安置问题。
所以在杨明志发言前,萨林奇金敢断言,司令必有许多地方想的不周,此事需要一番讨论。
杨明志的意见是这样的:
第一:扩建霍姆尼奇兵站,于此地生活的平民不得少于两千人,驻军当有一个团。
第二:继续扩建普里佩特河右岸定居点,于此地生活的平民不得少于两千人,驻军当有两个团。
第三:增设四个兵站。于霍姆尼奇北方的杜布罗维察村废墟建立兵站,驻军当有一个营。于洛耶夫废墟建立兵站,驻军当有一个团。于米西渡口建立兵站,驻军当有一个团,平民不得少于一千人。于第聂伯河左岸斯拉夫季奇废墟建立兵站,驻军当有一个团。
第四:增设两个哨站。于斯洛韦奇纳河口附近石桥建立哨站,驻军不少于一个连。与西北方向纳洛夫拉镇废墟建立哨站,驻军不少于一个连。
第五:于鲶鱼村以南以及矿场周边地区建立新的居民定居点。关于新定居点选址,就以建设化肥厂时,备选的另两处平地为基准,建设新的住宅区。
以上五个大内容,即是杨明志的大规模扩建计划。
对于游击共和国来说,他的规划堪称一个大手趣÷阁!
杨明志是一边说,一边在地图上用铅趣÷阁,把要扩建、增设的兵站、哨所和定居点的大概位置标注,使得观者一目了然。
“您……您的计划真是庞大,我现在有些担忧,我们能否立刻落实!”萨林奇金担忧地说。
“看来您是初步同意了?”
“是的,大方向上我是认同的,一些细节方面我们当然是要进一步探讨。不知其他同志还有什么意见。”萨林奇金说罢又看看其他人。
除杨明志外的十二人,有五人实际是客居于此!当这些外地游击部队完成休整后,将带着他们一万多人的部队,回到各自的游击区。
诸如扩建霍姆尼奇等兵站,在更靠北的地区建设新的哨站,这些措施是没有人反对的。因为假若敌人在未来施行新的南下攻势,前置的哨站早一点发现他们,游击共和国将有至少一整天的时间进行全民动员,可以说这项措施干系到人民的生命。
杨明志规划的前四点,所增设的兵站、哨站,都是在原有城镇或乡村的废墟上重建。那里本就有大量的建筑材料,由因附近被开发过,恢复重建的速度将是非常快的。
有问题,就是在杨明志的第五项内容,向鲶鱼村以南的方向扩展!
萨林奇金问:“我也在南方建立新定居点,不过这方面的困难就比较大。比起我们这里,那里被开发的只有矿场和化肥厂,以及一条完全又时常泥泞的林间土路。两侧的环境要么是大片树林,要么是一堆泥塘小水坑。您确定我们要在这样的环境建立新定居点。”
杨明志点点头:“就目前来看,也就是那里是整个游击共和国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因为人迹罕至,大片区域未被开发,德军想要从南方渗透进来将是极其费劲的。那么对于我们,必须利用这种沼泽泥塘的天然屏障,将大量平民安置过去。”
顿时,耿直的卡维茨基村长觉得自己的铁匠村收到了一些威胁:“司令同志,您该不会是打算,分流出一些铁匠村集体农庄庄员,到矿场附近垦荒吧?”
“这……我感觉您在担忧些什么?”
“对的!我很担心那些民众。他们已经在铁匠村住的很久了,基层的劳动小组模式建设的非常完善,许多人还成为了民兵。如果……”
“啊!您是担心我把你的人员拆分一下,会对管理上带来麻烦?这个您放心,还有黑土村和鲶鱼村的村长,我并不打算从三大集体农庄拆分居民南下拓荒。曾建的新定居点,就有新来的平民居住!”
如此,三个村长吃了一枚大大的定心丸。
人没有私心怎么可能!三个集体农庄自战争爆发前就村长,甚至可以追溯到沙俄时期。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当兵了,许多人战死,剩下的妇女儿童,他们一直待在各自的村子里,并成为各劳动小组的骨干。想让这些人离开自己的家跑到南边的再盖房子供自己住,自己的好房子留给他人,谁会情愿呢?
杨明志其实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他根本没意识到三个集体农庄村长顾虑的根本原因。
对此杨明志是有自己的想法,他体恤到增减现有的集体农庄人员编制,会对未来管理带来紊乱,就是本着维稳原则,原本的三个农庄人口也是不能动的。
不过他们人员不用迁移,为增建计划提供些物资帮助也是理所当然的,例如一些砍树的斧头。
“新来的难民,他们中的一部分送到霍姆尼奇、米西渡口和普里佩特河右岸,剩下的全部送到鲶鱼村以南的沼泽。当然,你们三个集体农庄得提供一些手推车、锯子和斧头等工具,以帮助难民砍树盖房子,还有开垦新的土地。你们有意见吗?”
“我没意见!”卡维茨基表示认可,见状,其他两人也表示支持。
“很好!我们向南扩展,实际就是建立新的集体农庄!为此,我们也必须把集体农庄该有的运作框架率先建立起来。”说着杨明志看看萨林奇金:“同志,您培养了很多基层政委,这些人理应在新成立的集体农庄担任要职。”
“这……这完全没有问题,我可以派人,前提是你得把农庄建起来!再说了,关于这个问题,您问错了人,我们都应该听听柳得巴廖夫同志的意见。毕竟他是戈梅利市的合法的第一书记,有着充分的行政管理经验。”
柳得巴廖夫呵呵的笑了一阵:“萨林奇金同志,您也是过誉了。”
专业问题必须有专业人士来处理,如果说铁匠村以北扩建和新建的兵站,都是出于军事考虑,杨明志的决策没人有异议。而鲶鱼村以南要建设的是纯粹的平民居所,那里几乎没有军事设施,如何让老百姓能够在筚路蓝缕开辟新定居点后能够稳定生活,这是柳得巴廖夫的强项。
所以,杨明志非常识时务的将这位五十多岁的老者请到主人的位置上,躬着身子一副谦卑的模样:“来!您经验丰富,此事由您处理。”
“好吧!好吧!”
柳得巴廖夫被万众瞩目,他早就习惯了这种感觉,因而丝毫不感觉不自在,倒是要面临的事确实麻烦。
“嗯,司令同志让我做出决断,我不废话,诸位就好好听着!
吭!吭!
首先,建立居民定居点要保证三点,交通方便、饮水充分、土地合格。我们这里水源永远的最充沛的,以至于找到坚实的土地都有些困难。
那么我们该怎么建造新的定居点,司令刚刚说的,利用建立化肥厂时备选的两个位置,我认为并非最优解。
我们当沿着固有的道路建设定居点,这样交通和水源都能得到保证。至于土地问题,通过地基改造,我们可以克服这些小困难……”
柳得巴廖夫不愧是二十年的老市长,戈梅利在干涉战争结束后的二十年发展的很快,他出力很多。
听了他的一些即兴发言,杨明志自诩受益匪浅。一个个居民聚落,自然而然形成于河流或交通线周边,原因无他,为的就是物资运输方便。
人是喜欢聚在一起的,再说当前是战争时期,人民需要能够紧急动员,反倒是住在交通线以外,违背了快速动员的初衷。
“根据我们的统计,从北方而来的难民有多达九千五百个家庭,合计两万五千五百人。有的人突击征召为民兵,有的战争孤儿已经分配给三大集体农庄的家庭,刨去这近七千人,尚有一万八千人亟待分配。据我所知,科夫帕克同志还解救了五千余难民。”
“对的!”听了他们寥寥几人说话的科夫帕克,意识到自己终于有了说话机会,可是好好好表现一番。
他说:“我们解救了五千五百人左右,非常可惜的是,一些难民死在撤退途中,即便如此我可以保证还有会有五千人进入游击共和国。这些难民中,至少有四千人是从利尔楚奇镇逃出来的!德军不可思议的驱逐了他们,所以我们在接受足够多的平民后,干脆就没有再攻击那座城镇。”
诸如杨明志、耶夫洛夫等人已经知晓科夫帕克不打利尔楚奇的原因,那是一种计谋。在这个问题上,萨林奇金倒是有些不悦。
“我没有见过来自利尔楚奇的难民。科夫帕克同志,您能形容一下么?”柳得巴廖夫继续问。
“难民?哦真是糟糕透了,那是一支几乎有女人和孩子组成的难民队伍!诸位绝对不会相信,我们奔袭一路看到的到处是德军的暴行,他们屠杀了多个城镇的全部居民,包括孩子。至于利尔楚奇镇,很多男人被德军强迫守城,女人儿童和老人被驱逐,不愿走的全部被杀害了!从城里逃出的人,都是一样的口径,小孩子也声称他们看到了杀戮。真是……真是太惨了。”
听着这些,柳得巴廖夫内心压抑的说不上话。他看看其他人,大家都是一脸铁青。是啊,科夫帕克说起这个,真是太让人痛心疾首。
“我们……我们还抓了一百个德军战俘,这群人都是些年轻劳动力,我们没有将其处决。”
“你们做的很好!”耶夫洛夫大力拍桌愤而站起,“他们杀了那么多人,简单的枪毙真是太便宜他们了!依我看,这群屠夫全部送到硫磺矿场去,什么时候我们战争胜利了,他们才可被许可从硫磺蒸汽里走出来。”
“您消消气!”杨明志按下愤怒的耶夫洛夫,陪以笑脸:“大家莫惊,咱们的副司令总是这样暴躁。他的话倒是正确,科夫帕克同志的措施也很好,不错,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战俘的廉价劳动力,让他们劳动忏悔。”
“战俘的事我们一会儿再议吧!”柳得巴廖夫敲敲桌子,又示意科夫帕克坐下来。
“现在,加上从西边来的难民,既然那些人大部分是妇女儿童,想必也征不到多少合格士兵。如此我们亟待分配的难民人口,就达到两万两千人的规模,依我看,按照三千余人一个农庄的标准,我们在南方建立七个集体农庄!”
“什么?七个农庄?这么多?”刚刚还笑盈盈劝慰耶夫洛夫的杨明志,这番瞪大双眼看着柳得巴廖夫。
“怎么?是不是觉得我划分的太细了?”
“不!不!我……我有些担心……对,我就是担心您分得这么细,对您的工作会造成很大困扰。”
“您完全不用担心,管理各个集体农庄,这根本就是我的本职工作!”说着,柳得巴廖夫笑了笑,“别列科夫同志,列奇察破城后,市苏维埃的组织框架里大部分同志可是转入地下工作了!很多同志跟着我,平安的来到了这里,我们要兴建七个集体农庄,各集体农庄苏维埃的组织框架,就由这些人来负责。我可以保证,农庄第一天建立,第二天就能平稳运作。”
“好啊!”杨明志顿时心情舒畅。
既然定下了兴建七个农庄,首先得先把农庄的名字定下来。
关于如何给集体农庄命名,其实也是个麻烦的工作。苏联的集体农庄化运动,兴建的新农庄相当数量是以诸如“列宁”、“红色十月”、“红旗”、“大红星”之类的纪念意义的名词命名。
这类名字听着振奋,结果拥有这类名次的农庄在全联盟到处都是!
即便是萨林奇金也不免进入这样的俗套。
“七个农庄,就以列宁、斯大林、红旗、镰刀、铁锤、红十月和……和什么来着。”
瞧瞧他犹豫的样子,杨明志不禁拉起老脸,苦笑道:“同志,这些名字仅戈梅利州就有多个吧!它太普遍了,我认为我们还是务实一些。”
“务实?怎么个务实法?”
“这还不简单?鲶鱼村那里的泥塘鲶鱼泛滥,农庄故而得名。铁匠村出了大量的冶铁工人,故而得名。至于黑土村,村子附近全是泥煤。
我们要建立新的集体农庄,农庄周围的特别事物,我们就以此命名!如果当地松树多,就叫松树农庄。桦树多,就叫桦树农庄。蘑菇多就叫蘑菇农庄。”
杨明志作着这些有趣的列举,已经惹得一些人嗤笑。
“若是蚊子多呢?”萨林奇金突然调侃问,“总不能叫蚊子农庄吧!”
说罢很多人已经笑出声。
“您这是抬杠。”杨明志耸耸肩,“蚊子多?那就叫做青蛙村。因为青蛙吃蚊子。”
“您在开玩笑吧!”耶夫洛夫又按捺不住抢话道,“幸亏兵工厂厂长不在这里开会,他的姓就来自青蛙。”
顿时,整个办公室陷入放肆的哄堂大笑。
随着饭点儿的到来,上午的会议不得不中断。至少会议是确定了北方的那些兵站、哨站的曾建工作,说实话也就属这些工作最能趁早落实。
至于南方一口气建立七个新农庄,瞧瞧柳得巴廖夫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杨明志非常愿意相信他能做好这些。不过在落实行动前,大家至少得想出七个靠谱的名字,同时也得派人南下去选出沿着交通线的七个适合大规模盖房子的区域。
这些问题还需下午讨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