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眉头紧锁,他注意到刘季的祭辞中明确提了拜韩信为大将,辽东上将军,而韩信的祭辞中同样如此。
他感到了这种精心安排的礼仪后面,隐藏着刘季与韩信山岳般不可动摇的心志。甚至于丞相萧何,也曾参与其中,包括曾经的伙伴曹参。
因为刘季设置将坛为三军拜将,这前前后后,就只有老兄弟里面就只有曹参在忙前忙后。
一念至此,周勃隐晦的看了一眼萧何与曹参,心头得到了答案之后,沉默了下去。这一刻,也只有周勃特别清醒,只要是呼应非但立即跟随,而且特别响亮。
周勃清楚刘季与韩信如此大张旗鼓,不惜昭告天地。只是因为昭告天地,意味着三军拜将一事已经得到了上天的认可,谁若反对,便是逆天行事。
在这种时候,无论心中如何想,都必须做出最热烈的呼应。
这一点,大多人都清楚。心头不满的刘贾,也不得不放弃心头恼怒,一心一意的做好分内之事。
因为司礼大臣一旦出现失误,必然是掉脑袋的事。他们可都是清楚,流氓无赖出身的刘季,到底有多狠。
正在周勃琢磨其中滋味的时候,刘贾有气无力的声音又响了起来:“王上登坛,赐兵符帅令——”
刘季无悲无喜,一步一步登上了将坛。与此同时,旁边一个内侍双手捧着装有兵符的青铜盘走来。
刘季接过青铜盘上的青铜盒子与长剑,神色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
他打开青铜盒子,一块四方印信就出现在了刘季的眼中。这印上方乃是一头猛虎,下方才是四方印。
这个时代,龙与玄鸟乃是天的象征,一般是不给将领用的。将领用的印信,一般都是猛虎,或者是麒麟。
而这面印信,刘季专门让人找了工匠,雕刻出了一头下山猛虎。喻意辽东有了韩信,必将如下山猛虎,无人能挡。
看着这枚印信,刘季眼中笑意一闪而逝,缓缓的抬了起来,下边三个大字。“上将军”字迹端庄大气,很是耐看。
刘季心头清楚,这不仅耐看,更是权势赫赫。有了这枚印信,以后韩信不需要他,就可以直接调集三军作战。
这是战国乱世才有的情况,自始皇帝统一天下以来,兵符的一半永远都在皇帝手中,绝无例外。
只是刘季清楚,他没有多余的选择,只能如此。他清楚突然拜韩信为大将,底下诸将必然心生怨气。
只授一半兵符,根本不能赌住军中悠悠之口。只有全授,才能以重威之势,凭借他的威望为韩信涨势。
今天,是刘季受封韩信为大将的日子,也是彻底把韩信绑在辽东这艘破船上的日子,故而刘季十分重视。
三军面前,封将坛上,授为上将军。
这便是刘季答应韩信的重用,也是对于韩信之才华的认可。
……
此刻,广场之上的三万精锐大军整肃,士卒们一个个腰部挺直,手握兵刃,面朝点将坛,神色严肃。
前方则是几个身穿甲胄的壮汉,都是军中重要的人物。樊哙,周勃,曹参,萧何,都在。
三军阵前,拜上将军,这是所有武人心头的梦想。所谓封侯拜相,不外如是!
人生际遇,太过于出乎预料。若不是萧何月下追韩信,也就不会有今日威风凛凛的辽东上将军韩信了。
……
在这万众瞩目的时候,司礼大臣刘贾高呼一声:“奏乐——”
“咚咚咚——”
“隆隆隆——”
“呜呜呜——”
……
此刻,刘季与韩信一前一后立于将坛之上,旁边礼乐齐鸣,战鼓隆隆。虽然比不上宫廷礼乐,但也有一番气象。
刘季再走了几步,来到了前方。看着台下精锐无双的大军。再看一眼前方各领一时风骚的周勃,樊哙。
一时间,刘季心中豪气顿生。如今坐拥辽东三郡,有强兵,有辎重,有强将,如今亦有了上将军。
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机遇,就能一飞冲天,翱翔天际。
刘季心中记得张良的承诺,他相信张良就是辽东的机遇。只要张良到来,配合上将军韩信,丞相萧何,足以横扫天下。
……
“当今天下,秦二世皇帝胡亥昏聩,而致群盗并起。孤虽坐拥辽东三郡,镇守一方。但却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
“虽如此,但个人之力,也有穷时。常自感不足,而思贤才,助孤统军,席卷天下。”将坛之上,刘季朗声而语,中气十足,语传四方。
今日三军阵前,文武百官当面,拜韩信为上将军,说话自然要大气磅礴。
说道这里,刘季顿了顿,又道:“丞相萧何举荐,淮阴韩信,其德才兼备。今日立其为上将军,助孤统御三军。”
“上将军——!”
“上将军——!”
“上将军——!”
……
文武百官闻声未动,三万大军振臂高呼,上将军三字外顷刻间响彻无终城中。文武百官心有不满,但是对于三万辽东大军而言,韩信的出现就是一个回归中原的契机。
自然而然,三军欢呼雀跃!
刘季言辞之间,对韩信推崇无比,可谓是下足了功夫,给韩信造势。
“韩信,上前受封。”念头翻滚,刘季当即大喝一声。
“末将领命。”将坛之上,韩信肃然一躬,应命一声,走向了刘季。
短短片刻,刘季与韩信不足三步。君臣二人目光炙热相互看着对方,与此同时,全军上下,皆看着两人。
“授佩剑。”一旁的司礼大臣大呼一声。
刘季对着韩信点了点头,再一次从青铜盘中捧起三尺长剑,弯身递给了韩信。这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一柄剑,象征杀伐。旁边印信,象征权势。
在这柄平平淡淡的青铜长剑前,韩信的眼神微微有些激动。这便是他追求的重用,追求的权势。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三军之中唯我独尊!
这一柄青铜长剑,并不重,仪式感多过实用性。但是对于辽东大军而言,这一柄青铜长剑重如泰山。
看着在太阳光下闪烁着光芒的青铜长剑,所有人的呼吸为之急促了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