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正豪一到家,妈妈迈着一双小脚走到儿子面前,两手捧着儿子的脸;“我的儿唉,两个月不见,你瘦多了。好好的书不读,学哪样鬼武啊!”汪子嵩见儿子虽然瘦了些,却精神多了。他笑呵呵地说;“瘦点好,瘦点好,人显得精干了。你这个老太婆,我说不让他去嘛,你又说他这点愿望都不让他满足,当哪样父亲?让他去学了,人瘦一点,你又心疼。唉,女人,你们女人,咋个这样难对付啊!”他问儿子,“咋样?还造应吧!”汪正豪喝了几口水,坐下来说;“他们对我都很好。就是吃不上肉。妈,今天有肉吃吧!”老太太看着儿子,笑着回答;“有啊。今天晓得你要回来,老早就叫人上街买了鸡、鱼、猪肉,够你吃的!我的儿唉,和那些道士在一起,能吃到哪样好的啊!”说着说着,又心疼起儿子来。正在这时,大儿子汪正清回来了。大学开学早,他已经去报到了。兄弟俩相差5岁,从小就很亲密。哥哥见弟弟回家,很是高兴,拉了汪正豪的手,到他们的书房里聊天去了。一家人可谓其乐融融。
老太太姓杜,小名桂花。嫁给汪子嵩后,是为汪杜氏。她出身书香门第。父亲在省城中过进士。家里颇有资产。当年汪家请人上门提亲,媒人回来说,杜家小姐人长得好,园脸,弯弯的眉毛,樱桃小口。尤其是一双脚,真真的三寸金莲。汪家就同意了。新娘娶进门,闹过房,新郎揭开新娘的盖头,发现新娘并没有媒人说的那么好、那么美,但也不丑。再看那双脚,确实是三寸金莲。这在当时,是美的一大标准呢!汪子嵩继承了汪家男人高大、英俊的传统。两人相见甚欢。
婚后,先是有了老大汪正清。而后又生了个女儿,不到两岁害天**折了。两口子为此很是伤心。三年后,才生了小儿子汪正豪。汪杜氏的生育就此打住。两口子希望再生个女儿的愿望也成为泡影。作为丈夫的汪子嵩倒也罢了。可作为妻子的汪杜氏,却于心不甘。她多么希望能有个女儿,可天不遂人愿,无可奈何啊!她想,一定是前世作了什么孽,所以才受到老天的惩罚,让她一辈子没有女儿。于是吃斋念佛,想以此求得上天的宽恕,洗去自己身上的冤孽。因此,她对丈夫所做的一系列善事都表示认同和赞许。
要说呢,两老口也应当满足才是。两个儿子除了爱好不一样而外,还是很听话的。汪正清一门心思读书、做学问。心地善良,为人忠厚;小儿子就是静不下来,读书差,喜欢拳脚功夫。但也很孝顺。
现如今跟过去满清皇帝时不一样了,辛亥革命了,民国了。孙中山提倡的“民主、民权、民生”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主张是很得人心的。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国家要走向民主共和,谁不高兴呢?但却很难得以实现。天下仍然大乱,战火不断,老百姓仍不得安宁。有些军伐仍然反对孙先生的主张。袁世凯接替孙中山当了几十天皇帝,死了。老百姓是拥护孙中山的。汪正清总是牢记孙中山的主张,说孙先生才是为老百姓说话的。他要好好读书,为老百姓做事。父亲给他讲了多次,要他大学毕业后子承父业。他就是不愿意。说要自谋职业。
汪正清到文兴中学教书。汪杜氏很是牵挂。路远,交通不便。两个老的不可能到文兴去。汪正清结婚前回来一次,结婚后回来过两次。
那次他带了媳妇朱必惠回来,全家人很是高兴。媳妇不仅人长得好,而且孝顺。一到家就对两个老的问寒问暖,做这做那。汪杜氏很喜欢的。要说不太满意的地方,那就是脚大了些,肯定是小时候没有按规矩包裹。当然,都民国了,不那么讲究了。老太太亲自迈着小脚,拉着媳妇到街上给她买了一枚戒指、一对耳环。要走时,汪子嵩找儿子和媳妇谈话,了解他们的经济情况,说要给他们在文兴买栋房子,汪正清坚持不要。说不必不必,他已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一小栋,虽然小一些,但够住了。他要父母留点钱,照顾好自己的生话。从这以后,汪正清一家就很少回省城。
汪秋平12岁了。爷爷奶奶都很想念孙女。他们都老了,行走更不方便了。只好叫汪正豪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