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雷龙,它在于其速度,论蛮力,终还是不及赤兔马那么的暴烈。
当然,就算是赤兔马,真正在马超的手上被制住的话,怕也挣脱不了的。
终于,疾风雷龙还是被马超给制服了。
都说它有灵性,所以,自然会惜命。它感受到了马超那强横的力量,让它产生了驯服于强者的念头,而这一丝念头,应该就是它的灵性吧。懂得趋吉避凶。
马超驯马,也被那些异族人看去的,他们也都为马超的勇力所咋舌,算是见识到了汉将的真正厉害。
如此,氐、羌族的两位大王,以及一众部落首领,他们的军将勇士,也尽都心服口服了。清楚的看到,新汉军的威名,那不是吹出来的,而是人家的军将,的确是有着让他们难以比肩的实力。
有了马超提出彩头,牵要了迷当大王的战马的插曲,等于直接让这些异族人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虽然,他们还不能决定是否归顺新汉朝,但是,却已经很明确的表示,他们绝对不会参与对新汉军的攻击。并且表示,他们可以马上让各部族散去,不再集结在这里。
不过,贾诩没让他们马上就离散,让他们还是按他们原来的计划,暂时集结。并且,要求他们务必要保密,不能让西凉的那些势力诸侯以及那个神秘人知道他们已经与新汉朝达成了协议的事。
这个,其实也是为了他们异族人自己的安全着想。试想,如果他们临阵反叛,让那个神秘人及西凉这一众诸侯察觉,让他们的计划没有办法实施开展下去。如此,他们肯定会发怒吧?肯定会迁怒于这些异族部落吧?
现在,这些氐、羌族等部族,的确是受了那个神秘人的好处,这个得好好处却不办事,换了谁都会暴怒的。
当然了,现在,这些异族部落集结于此,足有了四、五十万人马,这个实力,已经超出了西凉势力诸侯的总实力了。他们齐聚于此,哪怕他们不按那个神秘人的计划行事,那神秘人及西凉诸侯都奈何不了他们。最多就是敢怒不敢言,坐看他们自己的计划失败。
可他们一旦离散了,那么就给予了那个神秘人及西凉一众势力诸侯有可乘之机,可以对他们这些异族逐个击破,会对他们形成巨大的伤害。因此,还是留在这里好一些。
另外,贾诩还出于另一个原因考虑。那就是这些异族人好不容易才集结在此。一旦与他们形成了协议,最终他们都愿意归顺新汉朝,那么,对于将来治理他们也有着极大的好处。如果他们都离开了,将来要找他们也就难了。还有,如果他们归顺新汉朝,那么,亦可以利用一下他们的军马。想想,如果那神秘人及西凉一众诸侯势力,在他们认为这些异族人大军会与他们一同向新汉军发起进攻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这些异族大军,非但没有如他们所愿的向新汉军发起进攻,相反,反而向他们发起了进攻。想想那个时候的情形,那简直就等于是将那神秘人及那些西凉诸侯吊起来暴打啊。那个时候,恐怕不用打,他们自己都会被吓死了吧?
这个,也是贾诩所能想到的,更快更容易统一西凉的一个办法,如果做到了,贾诩相信,可以在今年冬天,就能够完全一统西凉。只要统一了西凉,那么就好办了,统一大汉的计划,可能就能够提前实现。
实际上,新汉朝的这一次冬季战争计划,到现在,最重要的一环,不是在于荆州方面是否能攻进益州,是否能牵制住刘璋、张鲁的军队。而是在于贾诩是否能说服西凉的氐、羌等西凉异族归顺新汉朝。
现在,起码已经让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西凉异族归顺新汉朝的希望。现在,贾诩等人,就只能先从异族人的军营返回,等待他们最后的商议结果。
当然,贾诩、马腾、马超等人,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做好万一那些异族人不愿意归降新汉朝,要与新汉朝为敌的打算。当真的那样,贾诩也不会手软,到时候,必然杀招齐出,一定会让以为可以与新汉朝为敌的西凉异族及西凉诸侯大吃一惊。
总的来说,异族人集结了数十万人,而那些西凉诸侯,也有数十万人马。他们的目标过大,其动向,完全在新汉军的监视低下,一有什么的风吹草动,贾诩就能第一时间知道,从而,可以从容布置应敌方案。
若当真要战。贾诩就准备,让马腾、华雄、徐荣等将军,率军在城外布置一个床弩大阵,布置在异族大军的必经之路之处。用以震慑异族大军,他们当真的敢攻来的话,必叫他们知道什么是地狱杀场。然后,让马超、颜良、文丑三将,率骑兵大军,直接攻袭西凉大军大营,以蛮不讲理之势,彻底冲垮那些西凉诸侯大军。
反正,到时候,新汉朝的各种精良武器齐出,必教他们哭爹叫娘。
不管如何,新汉朝各方面都处于一个紧张的备战状态当中,大战一触即发。
而在幽州方面,赵云已经集结了其本部军马,十多二十万的大军,还在幽州原来的军马,公孙瓒所部十多二十万人马,已经于山海关与高顺会师。
如此一来,新汉军的大军兵力,达到了近四十万人马。
不得不说,新汉朝的实力,已经强大到不是一般的诸侯可比的时候。就算是新汉朝朝廷,当初也没有想象过的。谁能想到,新汉朝就算开劈了众多的战场,却依然应对有余,兵力越来越多呢?
幽州方面有近四十万大军,西凉方面,也有三十多万大军,洛阳、并州、长安等地,怕亦还可以征调出三十多万的大军,这还不包括一直在边境关隘镇守的新汉军。那么荆州呢?亦有近三十万的大军,洞庭湖新洲的水军也有二、三十万。曲阿城,孙策方面的军队呢?刚刚收复的冀州太史慈的军马呢?这些,若都加起来的话,恐怕直逼两百万新汉军了吧?
更让人感到恐怖的是,哪一个战场上的新汉军,都有独挡一面的能力。而刘易,现在就只需要坐镇洛阳,视情况而对某一个战场进行支援便可。
看起来,新汉朝的总的形势,似乎更加要严峻,但是,在洛阳的刘易,却算是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最为轻易的一个时期。
嗯,且说赵云、戏志才、公孙瓒与高顺会师山海关的事。
高顺很是惊喜,他也没有想到,他只不过是将自己所侦察到的情况,将自己的担忧向刘易报告就获得了刘易如此的重视,这才没多久,马上就派来了赵云、公孙瓒及戏志才,并派来了如此多军马。
众人齐聚山海关官衙大厅。
戏志才作为新汉朝太尉,又是前敌军师,有调动所有军马的权力,这一次对外作战,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应该是戏志才居中调度,给赵云、公孙瓒高顺他们定策的了。所以,众将把戏志才推到了首座,让戏志才主持这一次会议。
“高顺将军,还是先把你所侦察到的具体情况对我们说说。如此,我们方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作出布置。”戏志才先向高顺道。
高顺点头,神色凝重的向众人说了目前的严峻形势。
乌桓族人,他们的集结很是隐秘,一开始,高顺也并没得知,直到乌桓人的集结成规模了,高顺才从一些商人的口中得知,跟着派人深入关外的大草原里去侦察才知道的。
关外,不仅只是草原,还有山林,广阔无垠。
高顺派出的人,居然远出数百里,约七、八百里之外,方找到了乌桓异族所集结的地点,那是在北面的一座叫赤峰的山下平原上。
正因为不知不觉,便已经集结了数十万近百万的乌桓人在一起,高顺才会担心。因为,关外的异族,他们要攻进关内,并非就只有从山海关一路,可以从长达千多两千里的长城段向新汉朝发起进攻。可以说,从最东面的山海关,到西面的崖门关,其实都是乌桓人可以进攻的长城段。而高顺的军马,包括了原来公孙瓒留守幽州北境的军马,也不过是十万人左右。十万人想守住千多两千里的长城,并且,乌桓族人甚至可以出动数十上百万的军队的时候,高顺还真的不敢淡定,如此,才会马上向新汉朝朝廷向刘易报告。
“哼,这些异族人,还真的不见棺材不掉泪,想欺我公孙瓒顾不上他们,想趁机作乱大汉?看他们还真的是想作死!”公孙瓒最为仇视关外异族,首先按耐不住恨声道:“戏军师,子龙,不用多想了,我们直接挥军杀出去,不灭异人,誓不回师!”
“公孙将军,乌桓人这次集结的军马太多啊,如果我们贸然出关……”高顺沉静的道:“另外,我怀疑,异族人并不仅仅就是乌桓人集结了,另外的一些异族人怕也在暗中集结。还有一个问题也要我们考虑的,辽东方面的公孙度,他帐下,亦有不少军马,暂时,也还不知道他们的态度如何。我想,是否要先弄清楚他们的态度?万一,我军出关了,他们又来攻击我们,那么我们就等于四面受敌了。”
公孙度,字升济,辽东襄平人。少随父迁居玄菟郡。初为玄菟小吏,继升尚书郎、冀州刺史,后被免官。中平六年(189年),经同乡徐荣推荐,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公孙度到任后,厉行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势力,使令行政通,羽翼渐丰。初平元年(190年),中原地区董卓乱起,各地军阀无暇东顾。公孙度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继则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越海取胶东半岛北部东莱诸县,开疆扩土;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俨然以辽东王自居。由于公孙度的锐意进取和苦心经营,使辽东地区在汉末三国的战乱年代,获得了暂时的安宁,推动了当地生产技术和封建文化的发展。
以上,是历史上对公孙度的记述。看起来,其人的确也算是一代豪雄。不过,这一世,或许有许多改变了。起码,他现在,是西御乌桓,东抗高句丽,还没有实力去击乌桓灭高句丽,更加不太可能渡过渤海夺取山东东莱等地了。
而实际上,公孙瓒与公孙度,应该也算是同宗兄弟,有着一定的关系的。
听高顺说到辽东王公孙度,戏志才与赵云等人都望向公孙瓒。
“呃,别看我,公孙度,的确是我公孙家族的族人,与某勉强算得上是同宗兄弟,但是,咱与他根本就没有什么的联系。当年,我公孙瓒与袁绍大战,他才趁机掘起。当然,也是因为当年我们大败乌桓人,使得许多乌桓人慑于我们的威名,往西北方向退避,才让公孙度有可乘之机。要不然,辽东还会是乌桓族的天下。某败于袁绍,曾向他借军,但是他却没有答应,然后,基本上,某与他就没有什么的往来了。”公孙瓒向众人解释了一下与公孙度的关系。
“公孙度戏某听说过,他跟徐荣将军有些交情,但现在不好说。可有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此人颇具雄才大略,辽东在其治理之下,还算是不错的。这一点,呵呵,公孙度可以比你公孙瓒似乎强了不少啊。”戏志才带点戏说的望着公孙瓒道。
“呃……”公孙瓒脸色一红,有点尴尬的道:“戏军师,别笑话我了,某夺得幽州之时,心里想的就是招兵买马,一来,可以与袁绍争雄,二来,也是想能有更强大的实力,灭了关外乌桓族人。至于别的,某还真的没有多想,不过现在嘛,嘿嘿,咱就是一武将,只顾打仗的事,别的,就请戏军师多多费心了,你下令,我执行。”
“呵呵……”
厅内一众军将都不由一阵莞尔。(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