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修改,请稍等……)
“此外因为尘埃区域颗粒的大小不同,
有些尘埃颗粒的破坏力度会超过500公里每秒,
甚至还有一些更大的宇宙颗粒,
这也是这次实验无法做到百分之百拦截的原因!”
听到花神星的解释,
王猛这才点了点头,
在他向花神星询问的时候,
飞船已经进入了灰色区域,
这时一道几乎无法用肉眼看到的光膜出现在了飞船的周围,
然而紧接着便有无数尘埃穿越了这层光膜,
所谓的屏障似乎并没有任何效果,
在操控室内的王猛,
见到这种情况也没有任何反应,
对于这种现象他早有预料,
随着尘埃的突破光膜,
飞船周身又有了新的变化,
一道环绕飞船的等离子体的光圈出现在的飞船的周围,
这道光圈如同特斯拉线圈产生的环绕电流一般,
从飞船周身一闪而过,
而这道光圈消失后,
紧着着有闪过了一道光圈,
随着光圈的闪动频率越来越高,
已经超出了人类所能接收的频率,
用肉眼了看来,
此时狰狞的飞船上似乎被套上了一层半通明的粉色薄膜,
虽然卡起来像是薄膜,
但王猛清楚,
这时频率极快的等离子体光圈闪动而形成的。
与此同时,花神星的语音也在他的耳边想起:
“屏障张开成功
当前电量供给为三代可控核聚变供电机组,
等离子体束为二代聚变核心提供,
根据反应核心氢元素丰度,
屏障可持续时长为53分16秒!”
“正在检测拦截成功率!”
“检测到大直径尘埃颗粒突破,等离子体屏障!”
“因等离子屏障的削减只对飞船外保护层,造成了轻微的磨损
正在重新估算!”
花神星播报的同时,王猛一直看着外面的情况,
通过跟随在飞船周围的探测器传回的画面,
他注意到,
在宇宙尘埃的冲击下,
套在狰狞飞船上的粉色半透明薄膜似乎出现了一些颗粒感。
当然,王猛的注意力并不在这里,
真正引起他注意的是,
是在等离子屏障外,
那张几乎无法用肉眼看到的透明薄膜,
而这张薄膜,
正是等离子体屏障技术成功的关键,
想到如今能达到五十多分钟的屏障张开时常,
王猛还有些感慨,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时间有些短,
而是相较于一个月前,
等离子体屏障只能张开数十秒的情况,
到如今已经能张开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的,
这样的进步已经无法用大来形容了,
而这里面,便有他的功劳,
一开始在见到花神星像是钻牛角尖一样,
只顾模拟运算如果张开一个能长时间张开等离子体护盾时,
王猛便想到了一个问题,
宇宙中的物质并不是平均分布的,
不然也不会形成恒星,行星等天体,
而同理,
宇宙尘埃和带电粒子流也不是平均分布在宇宙空间内的,
这些物质有的地方会形成尘埃区,粒子羽流区,
有的地方很稀疏,
甚至在有些太空区域变的很空荡。
飞船飞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同的区域,
如果一直张开护盾,
在飞行过程中是一件极为浪费的事情,
虽然在磁约束技术下的三代核聚变发电技术的支持下,
激发等离子体屏障的能源已经不缺少了,
但作为肉眼可见的等离子集束,是要消耗大量的氢元素和氦元素的。
因此屏障不能时时刻刻的开着,
需要根据宇宙尘埃的量,决定等离子体屏障开启程度,
也正是这样的想法给了花神星很大的帮助,
不过有一个问题摆在他和花神星的面前,
那便是如何检测飞船周围的宇宙尘埃的密度,
在正常的太空环境中,宇宙尘埃颗粒的几乎肉眼不可见,
甚至在人类的航天器飞行速度没有突破300公里每秒的千分之一光速前,
宇宙尘埃对飞行器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人类现在还不需要考虑宇宙尘埃给几飞船带来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
也没有多少技术给他做参考,
向一些常规的雷达,红外探测,等技术。
跟本无法应对微小的宇宙尘埃,
所幸,只要是存在的物质,人类便有探测的办法,
在天文观测技术中,王猛获得了灵感,
而灵感的来源正是射电望远镜,
射电技术是一种探查尘埃物质的常规办法,
磁约束技术同样对射电技术起作用,
虽然电子无法作为屏障抵御宇宙尘埃,
但能形成一道用于检测尘埃的电磁膜,
电磁膜的形成也与等离子屏障的形成,
先激发出电磁圈,
而后电磁圈从飞船的尾部运动到飞船头部,
随着运动频率的增加,
达到了线动成面的现象,
一旦有宇宙尘埃穿过电磁膜,
因为磁场的切割作用,
会立刻在电磁膜上留下痕迹,
根据切入方向,三进制计算瞬间便可以计算机,
宇宙尘埃与飞船的摩擦位置,
而等离子屏障快速启动,
像是雨刷器一样刷掉冲进来的宇宙尘埃,
在这种情况下,
等离子屏障只需处于待机状态,
只要有宇宙尘埃通过电磁膜的时候启动便可,
至于花神星的反应速度是否能跟上,之后在宇宙中时常遇到的数百公里每秒的冲击速度。
王猛并不担心
毕竟现在的中微子三进制计算机已经接近人类设想中量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
不说中微子三进制计算机,
就算是普通家用电脑,
每秒的浮点计算次数,也能达到每秒2.4亿次计算速度,
这还是2019年一块普通的2.4ghz中间级处理器,一个核心的运算水平,
至于花神星现在的算力,已经无法用一些普通的单位进行估算了。
计算宇宙尘埃的落点,
对于花神星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而且因为这段时间,对于指向性射电脉冲的持续研究,
获得了大量的射电脉冲数据,
也对于电磁膜的出现产生了巨大的帮助。
而也正是这种,双模嵌套的办法,大大的延长了等离子屏障的使用时常。
此时随着飞船离开尘埃带,
听着正在播报这次拦截效率的语音,
王猛想到了一个问题:
“等离子体屏障,对于拦截武器有没有帮助,要是将这项技术交给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