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网小说阅读网 > 历史军事 > 宰执大宋 > 第二九九章 官家阅卷

第二九九章 官家阅卷(1 / 1)

官家要看看这份试卷,底下的几位副主考官却都紧盯着官家的表情,看他对这篇文章的反应。

按规定来说,这殿试的试卷依旧需要弥封和誊抄,但是若是官家一时兴起,现场批阅几份试卷的话,也是完全可以的。而且,一般情况下,这官家批阅的卷子,无论是成绩好坏,都其他阅卷官们都需要遵从官家的意见。

毕竟今日官家是这殿试的主考官,他不管怎么做,基本上都是合理的。

但是,如果官家若是看了这份卷子,却不直接用朱趣÷阁写上评语的话。就需要这些作为阅卷官副主考官给这份卷子评出成绩!

这显然就有些考验几位副主考官了。显然官家看过的这份试卷,这些副主考官在评判这份卷子,需要符合官家的期许才行,不然自是会让官家不喜。

所以几个副主考都紧紧盯着官家,以便从他的表情和动作中,得出到时判卷的依据。

官家对这份卷的印象好坏,直接影响这份卷子的成绩。

坐在下边考场上的钟浩,见官家看自己的卷子,也是很紧张的盯着他看。虽然他觉得就算考个三甲同进士出身,以他的水平来说,也算是撞了大运了。

但是若是能有可能的情况下,谁不愿意有个更好的成绩呢?!

………………

官家赵祯拿过钟浩的那份试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应试诗和随后的应试赋。

赵祯粗略的一读这诗赋,便是连连摇头,钟浩的这诗赋在他看来,确实做得很是粗疏不堪。

赵祯心中不禁暗道:这小子那《水调歌头》、《青玉案》、《定风波》、《满江红》等词作,可是首首都是经典啊,首首都是能流芳百世的词作啊!其作词上有如此厉害的功力,诗赋应该也不可能太差啊。这作诗赋和填词本来就都是触类旁通、殊途同归的东西,以钟浩的水平,怎么也不能把这诗赋写得如此之差啊?!

而且这钟浩还曾做过那《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启蒙韵书,定然是对这诗赋韵律很是擅长的,不然也不可能做出这样朗朗上口的启蒙韵书。那他更不应该做得诗赋如此粗疏不堪啊!

因此,不管从哪一方面讲,这钟浩怎么做得这殿试应试诗赋都不应该会如此差劲啊?

不过赵祯转念一想,似乎便有些明白什么原因了。

赵祯估计这问题可能还是出在这应试诗赋的条条框框的限制上!

以前他也曾见过很多惊才艳艳、诗词精绝的考生,做出的应试诗赋也是很是平平无奇。当然,以前他看过的那些考生的诗赋要比钟浩的这份试卷上应试诗赋稍微好些,不过也只是稍微好些。

在赵祯看来,怕是越是才气四溢的考生,越是对这些条条框框感到难受,毕竟这些条条框框限制了他们的发挥,限制了他们的才气溢出,怕是憋得他们难受。严格按照这些条条框框来遣词造句,怕是对这种才气四溢的考生,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想及此处,赵祯又不禁微微颌首。显然是理解钟浩这种才气四溢的考生做这中有着诸多条条框框限制的诗赋考题的痛苦。

钟浩若是知道官家已经替他这粗疏不堪的诗赋找好了合理的理由的话,怕是要忍不住抱着官家的大腿,大呼:知音呐~~

钟浩还真要感谢这应试诗赋有这么多的条条框框限制啊!

赵祯看完了钟浩的诗赋,又去看钟浩的策论。

这次赵祯读来,很是满意,看着钟浩的那篇策论,他不由得频频点头。

钟浩毕竟在河西待过,和西夏人多有接触。也曾随同西军大军南下,不但和侬智高军战斗过,还曾参与横穿西南的各羁縻州去追击侬智高残部,而且还随军去歼灭过交趾军!

因此对大宋这边境四夷的事情,算是颇有见识的。不但西夏国、交趾国这些临近国家,就是广源州这样的羁縻州,他都是有所了解的,因此其文章还是比较有干货的。

其他考生在这做这策论时,大都是一味的宣扬考仁政和德行感化那些蛮夷,都是那种“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之类的论调。

钟浩的策论却是和他们不一样,他强调的首先一个侧重点便是想要四夷安定,要有武力保证。只有有足够的武力保证,才能保护自己国家的百姓不受到危害,才能震慑住那些边境的蛮夷和邻国!

钟浩觉得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修文德以来之”。如果没有这武力保证,不能把他们慑服的话,只是一味的靠“修文德”,怕是绝对不会让他们能“来之”的。反而很有可能会被那些蛮夷看轻,不但不会“来之”,还很有可能欺负边界的大宋子民或是索性兴兵进犯大宋境内。

所以这策论中,钟浩的论调是明确的说明,想要“修文德以来之”便一定要现在有足够武力慑服他们的前提下。

钟浩的策论中并没有引经据典,以古论今,而是以实实在在的其有着切身体会的例子来论述其策论的论调。

其实钟浩的这策论文趣÷阁很是一般,但文章中的东西有着很多的干货!若是阅卷官中那些只是在馆阁中寻章摘句、整理文史的那种老夫子式的阅卷官看到,怕是钟浩的这策论只能归为下等。

因为就以其文理和遣词造句论,实在有些粗疏不堪。他们眼中,那些辞藻华丽,文理流畅的华美文章,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可是在官家赵祯看来,钟浩的文章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写出了他想看到的东西!虽然钟浩的这篇策论文章修饰的不够华美、遣词造句不够新奇,但是却于平淡中见其实质。

赵祯也是颇为认同欧阳修的“文以载道”的理论。文章就是用来说事儿的,写太多的华丽辞藻,却通篇内容空洞无物,他并不认为是好文章。能够阐述合理的策略的文章,才是一篇好的策论文章。

赵祯对钟浩的这篇策论还是很满意的,其观点其实和自己也算不谋而合。虽然赵祯每每被文官们耳提面命的要仁政理国,他也确实是这么做得。

但是在他的心中,并不是那么完全赞同这些文官们崇儒治国理论。历朝历代,想要安享太平,便离不了武力的保证。哪有能只靠仁政便可以威服四夷的?!

赵祯心中其实对如今大宋武事颓废还是有着很深的担忧的,所以这次不管是省试还是殿试,都暗示出题的官员,问一下边境之事。也是让这些考生们明白,官家和朝廷对武事也是非常关注的。从而引起考生对着武事的关注和上心,不要一味的沉迷风花雪月、诗词文章!

钟浩见官家看了自己的试卷后,先是摇头,后又连连点头,估计肯定是自己的诗赋令他不怎么满意,但是对自己的策论还是很认同的。

只是不知道官家对自己的试卷,总体的评价到底是怎么样的?!这先摇头后点头的,实在令钟浩有些难以判断啊。

和钟浩同样有些犯难的是刘敬等几个副主考官,这官家又是摇头,又是点头的,让他们这些判卷子的怎么判啊!

好在赵祯没有让那些副主考官们为难,他看完钟浩的试卷后,微一沉吟,便让王渐捧着试卷,自己用朱趣÷阁在上面写上了评语。

这让在那伸着脖子看着官家的刘敬几人送了一口气。

官家看完了钟浩的试卷,并没有还给他,而是随手让王渐把这份试卷装入那收卷的大考箱中。

钟浩的这卷子这便算是交卷了。

看完了钟浩的试卷,离着考试结束还有一段时间,官家赵祯便又让王渐去把省元徐无党和别头试头名王敬轩的卷子拿了过来看了下。

徐无党和王敬轩此时也早就做完卷子了,一见王渐来收他们的卷子,忙都折好捧给王渐。

他俩都是很激动的,不管官家的评语时好时坏,这官家亲自阅卷便是极大的荣耀啊。

不过官家在看他们的卷子时,并没有任何表示,既没有摇头也没有点头,最后也没有做评语。

在刘敬他们这些副主考官们看来,这大概就要他们还是按照这些副主考官自己的想法判卷。若是官家想要他们特殊照顾的这两个考生的话,定然会有所表示。但是官家现在没有任何表示,显然是让他们正常判卷。

在刘敬看来,这官家应该是认识那其看卷子的第一个考生,是以特别关注。而后面这两个,也就是省元和别头试的头名,显然是纯属是出于好奇之类的想法。

好在第一个考生的试卷,官家在上面用朱趣÷阁写了评语,不难找到。就根据官家在上面的评语给他排个合适名次便行了。

至于这省元和别头试头名的卷子,官家没有做评语,一旦放入那大考箱便找不出来了,就算刘敬想要照顾也很难。

其实他心中还很庆幸,幸亏官家没有表示。若是官家对那卷子频频点头,却不做评语将他们的卷子放入考箱,这才是给他们这些负责阅卷的副主考出难题呢!

………………

酉时一到,考场中便有摇铃声想起,只听考官一声令下道:“考试结束,都停下趣÷阁!”

随后马上就有监考官下来,连考卷和草稿一起收了上去。

这时仍有考生未能誊抄完毕,却也不敢因小失大,只好乖乖把卷子交了,然后做捶胸顿足状。

收卷官把所有卷子收上去,装在那个大箱子里,然后贴上封条,送去位于崇政殿后殿的弥封所。

贡生们则在鸿胪寺官员的率领下,起身列队,向官家行礼。待官家离开后,才在有司官员的带领下,再由东华门鱼贯而出。

十天后,便会殿试唱名,之间这十天里,考生既放松又紧张,难免痛并快乐着。

………………

今科贡士们的殿试考卷送到弥封所后,先由排编官对折,同时糊住姓名籍贯栏,再取《字书》中几个字的偏旁,合成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字,作为每份考卷的代号。

将试卷依序排好后,交封弥官誊写校勘,由点检官检查试卷无误后,进士科的试卷送交进士考校所;诸科的试卷,送交诸科考校所。

诸科考校所的阅卷相对来说很简单,毕竟每科就那么几个参加殿试的。

这里面最为被看重,也是阅卷工作最为重要的自然是进士考校所的阅卷工作。

在随后的几天里,在进士考校所中由今科殿试的八位初考官,会初审三百二份进士卷。

然后根据这将这殿试考卷的优劣,将它们分为五等。

其中第一等为学识优长,辞理精纯,出众特异,无以比伦者。第二等为才学该通,文理周密,于群萃中堪为高等者。第三等为艺业可采,文理俱通者。

赐进士出身必须三等以上。也就是想要位列二甲必须考得三等以上。

第四等为艺业稍次,文理粗通者。这第四等便只能赐同进士出身了,也就是只能位列三甲了。

第五等为文理疏浅,退落无疑者。但现在除了弃考或者纰缪荒恶者,殿试并不黜落一人,所以此等便形同虚设。

当然,严格来说也不算形同虚设,因为这三甲也是有排名的,这位列五等的,肯定是排名要在位列四等的之后。嗯,只是三甲的排名没什么太重要的地方,也就影响不大了。

考校所把试卷初审后,会把判定的等次封上,送交覆考所,由覆考官再次阅卷!

两天后,覆考所将所定的等次呈交详定所,由三位详定官,也就是此次殿试的三位副主考官礼部侍郎刘敞、集贤院直学士黄振和翰林学士梅尧臣,将初考官所定的等次揭开,与覆考官所定等次相比较!

若考校所和覆考所的判定等次一致,则依次奏闻。若二者有差别,就再审阅试卷,或者根据初考官所定,或者根据覆考官所定。

但如果三位详定官认为,初考、覆考的判定都不合适,也可以别于另立等次。

……

……

最新小说: 大秦:仙国帝君 网游CF:我成了生化幽灵 大唐:神级选择 大宋小王爷 大唐:开局娶长乐,她却逃婚了 亿万神豪:从无限返利开始 锦衣佞臣 梦幻西游:最强龙宫 独宠贵妃 怀了天下第一的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