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欢喜几家忧。
李系舟与林潇打情骂俏的时候,李铮却已然意识到大事不妙。
李铮派出去寻找夏国公主的人一一受阻,自己的弟子和亲信干将被诛杀,只有那个草包屈将军传回消息,证实是王哲叛国投敌劫持公主逃逸。十天的时间未到,举国上下已经流言满天,上至百官,下至平民都知道了所谓公主失踪的真相。他原本设计用假公主安定民心的办法失去了效果。
因为夏国公主于出嫁途中在蜀国境内被蜀国元帅劫持,生死不明,夏国提出严重抗议,让蜀国限期交出公主和大逆不道的元帅,否则夏国将派兵进入蜀国协助搜索。
当李铮接到夏国使节的最后通牒时,七公主已经安全回到渝山城中,李系舟带着王哲也已经安全进入夏国境内,任李铮本领再大,掘地三尺也不可能在蜀国境内找到夏国公主和王大元帅。
李铮心中明白这一切都是夏国的阴谋,可是社会舆论已经形成,朝廷如果强行下令封堵悠悠众口,只能起到反作用。被逼到这一步,李铮反而想开了,他果断地宣布王哲叛国,剥夺王哲的军权,指派得力心腹接手边关事务。边关众将都是王哲培养起来的,对王哲的忠诚远胜过对朝廷,所以很多人并不服从摄政王的安排,并且为王哲鸣冤抱不平。
李铮原本不想将王哲的旧部赶尽杀绝,因为其中有许多领兵的人才,可是现在他顾不了那么多了,他不能容许军队分裂不和,他要求绝对统一听他指挥。否则根本无法抵抗夏国的进攻。所以他再次施展铁腕,众将之中,但凡质疑的不服从他地一律当作王哲同党以叛国罪论处。
但是血的清洗过后。新补上来的将领虽然拥有对摄政王地绝对忠诚,却缺乏实际临敌的经验。面对夏国处心积虑地进攻。各种新式武器地巨大杀伤力,他们只能仓皇应对,或降或逃才能保住性命。
出乎李铮预料的是,这一次夏队一反常态,与灭昭时的辎重先行不同。所有的队伍都少带粮食多带武器,迅速深入蜀国。每到一处大城镇,夏队就有组织地抢掠当地富户,将得来的金银运往后方,粮食物品留下足够军用,其余竟然就地分给贫苦百姓,不只分粮食物品,在夏队占领地地方,田产土地都重新划分.16k电脑站原本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承认归降夏国就都可以获得田产。夏队劫富济贫,对百姓秋毫不犯,分物分田的作风迅速传开。严重动摇了蜀国的军心民
穷困潦倒的百姓们才不管谁当皇帝,谁让他们有安身之所。不愁衣食。过上好日子,他们就会服从谁的统治。
所以夏队即使不用先进的武器。不看林潇提供的布防图,也几乎所向披靡。蜀国百姓携家带口地逃去夏国占领地谋求更好的生活,而困守在城内地权贵们则惶惶不可终日。更有平时受尽欺压的百姓,在月魔教教徒有组织的带动下起义夺取政权,控制城镇,敞开大门迎接夏队地到来。
李铮身边能干的大臣们被纷纷派往前线,镇压督战,却接二连三遭遇刺杀。随后只要是不肯投降,主张继续对抗夏队地大臣们也都相继死于非命。一时之间蜀国朝廷噤若寒蝉,陷入极度恐怖。
月魔圣女洪霞数着最近收入地成堆金银感叹,蜀国值钱的官太少了,要是再多几个,她就能赚更多。当然现在月魔教内地高手(.2.)刺杀夏国悬赏的那些蜀国官员,赚来的银子已经超过了最近数年教内的总收入,不仅彻底改善了广大教众们的生活水平,还满足了她的私欲,简直可以说是让月魔教脱贫致富进入了崭新辉煌的时代。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蜀国丢掉了东部半壁江山,夏国大军来势汹汹兵临黔都城下。摄政王李铮身边已无可用之人,蜀国在野的就只剩下懦弱主和的一批无能臣子。
蜀帝陈一直躲在后宫,在李铮的安抚控制之下尚未做出任何不妥的举动,也没有逃走的打算。他虽然不聪明,但是也看出来时局对蜀国十分不利,他根本无路可逃。
李铮空有一身高强武功却无施展之地,战争毕竟是群体活动,他不可能每天都冲入敌营厮杀,就算他可以用摄魂术控制一些人卖命,却没有精力控制所有的人都听他的话。他到此时终于深切地体会到,一个人的力量在千军万马面前是多么的渺小。
其实李铮并不担心自己的性命,就算城破国灭,敌军杀到他面前,他仍有自信全身而退,只是他争霸天下的梦暂时破灭,在他宣布王哲叛国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有了觉悟。他现在没有离开,仅仅是因为他做不到完全对蜀国绝情。
蜀国先帝对李铮有知遇之恩,托孤之信,李铮生平从没有被人如此看重过,如果没有先帝的,他根本不可能有今日的成就。他唯一一次想要报恩,顺便实现自己理想的冲动,被夏国处心积虑地进攻一步步摧毁撕碎,他原本以为自己会很愤怒很伤心,结果情绪却越来越平静淡然。天下风云不过一场戏,他从一无所有到权倾蜀国再到失去,经了一场荣华富贵的轮回,反而觉得有些疲惫乏味,胜败输赢远不如他当初想象的那么刺激。
今天,他代替蜀帝站在金殿之上,看着那些为了苟延残喘为了保住荣华富贵的臣子们讨论投降的事情,他只是冷笑。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些主战的有才能有骨气的大臣们都消失了,不是被杀,就是屈服于夏国的威慑,他们究竟认为蜀国是什么呢?
李铮一直以来只当蜀国是一个工具,是建立更大权力,实现争霸的跳板。现在看来那些总是自我标榜忠义甘心为国奉献的臣子们比他高尚不了多少。国家大难临头,他们也只能脱去虚伪的外衣,一心想着如何活命吧?那些臣子们口口声声说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可是现在没有一个人提出问问皇帝本人究竟想怎样?他们都争先恐后地讨论着对自己最有利的投降或者逃亡方案。这些臣子们最多忌惮他这个摄政王,而完全忽视了无能皇帝的意愿。是啊,这个时候谁还会在乎那个懦弱的傀儡皇帝呢?
李铮不愿再浪费时间看着那些人演戏,索性退回内廷,去到蜀帝陈身边。
蜀帝依然如往日那样躲在寝宫不肯走出半步,只是今日他的神情看上去更加忧伤。他主动对李铮说道:“摄政王,是不是因为朕太无能,蜀国才会陷入如此危难呢?”
李铮无奈道:“是臣无能,无法阻挡夏国的进攻,请陛下降罪。”
“朕知道不是你的错,若是没有你苦苦支撑,都城早就被夏军攻破了。应该是夏国太强大了吧?”蜀帝幽幽叹息道:“其实这些天朕一直在想,如果还有别的选择,朕宁愿不是皇子,或者代替哪一位皇兄死去。那样蜀国会有一个更称职的皇帝,情形就会比现在好许多吧?”
“陛下,事已至此,与其感叹过去,不如勇敢面对将来。臣子们都在议论着投降或者逃亡的方案,陛下有什么想法么?”李铮顿了一下,沉声道,“只要陛下愿意,臣可以立刻带着陛下秘密离开黔都,日后再图复国大计。”
蜀帝苍凉笑道:“摄政王这一次你真的让朕自己选择么?”
李铮**头。
“那么朕要怎样做,才能对蜀国百姓最有利呢?朕即位后一直没有为朕的子民们带来什么福音,那么现在更不能拖累他们因为朕承受苦难,否则朕无颜面对列祖列宗。”蜀帝的话音不大,语气却十分坚定,“如果真的让朕自己选择,朕就只想实现这一**愿望,不管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这个一向懦弱没有主见才智普通的皇帝突然说出了这样的话,李铮心底震撼非常,眼前蜀帝并不高大的身影与先帝英明挺拔的身姿渐渐重叠。李铮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一个真正的帝王应该具备怎样的品德,国家不是他们的玩具,真正的帝王会舍弃私欲忘记恐惧时时刻刻想着为民谋福。
“如果陛下真的想实现那样的愿望,可以自削帝号,向夏国乞降。但是如果夏国接受,战争虽然会终止,陛下却可能会被送去遥远的雍都幽禁终身,或者被夏帝赐死。”
蜀帝认真地问道:“那么夏国人会善待蜀国百姓么?”
李铮直言道:“据臣所知,夏国灭昭后,对昭地百姓减免税款,毫无歧视压迫,行仁义之治。而今夏队在我国境内对贫苦百姓也是秋毫不犯,每破一城都是劫富济贫。”
“这么说夏国人比朕更适合照顾百姓了?”蜀帝忽然笑了,“如果摄政王也是这样认为,那么朕退位乞降有何不可?”
夏国天佑十六年初,蜀帝退位向夏称臣,自此蜀国全境纳入夏国版图,而那个真正操控蜀国政权多年的摄政王失踪。夏帝封陈为蜀王,诏其入京定居,同年秋,蜀王在雍都染疾病逝,未留子嗣,这些都是后话了。
(第四卷完)明日开启第五卷:平天下,飞鸟尽良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