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娓娓道来(1 / 1)

小姑婆出生于五十年代初,她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都在长乐里度过,以她的视角讲述的故事别有一番意味。

上海解放后,吴家的小女儿吴美芳出世,她不但是吴家的小女儿,更是二十九号第二代中最小的女孩,大家的小公主,那时候吴伯鸿被新政府留用,在派出所做民警,属于人民专政机关的一员,社会地位很高,而章澍斋因在抗战胜利后凭借扎实的英文功底东山再起,在美国洋行里做过一段时间,被归为买办资本家行列,差一点成了专政对象,所以章家的社会地位是下降了的。

在小姑婆的童年记忆中,天总是蓝的,大街上总是红旗招展的,小伙伴们在弄堂东侧潘家花园外墙下推铁环、跳皮筋,唱三面红旗解放台湾的儿歌,邻居叔叔阿姨都是笑眯眯和蔼可亲的,直到有一天,她最亲爱的爸爸忽然从云端跌落,吴家的地位也变得又和章家一样了,只是这回是一样的低。好在没人逼着他们搬家,不像孙建国家,从相对条件较好的灶披间搬到阁楼上,而原本最卑微的王贵家则取而代之,从二层阁搬到灶披间。

二房东孙叔宝属于剥削阶级,房子充公,二十九号的房主变成房管局,街道又安排了一些新住户住进来,最多的时候住过十二家人,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房管局对房子进行了修缮改造,修修补补一直到现在。

“以前能住石库门就算很好的,后来流行的是工人新村,伊拉曹杨新村的房子老好了。”小姑婆说,“就在华师大往北,杏山路那边,据说是中国最早的工人新村,只有劳动模范才有资格住进去,我们这些成分不好的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我记得一个初中同学就住曹杨新村,整天穿她爸爸工作服改小的衣服,平时眼睛都放光。”

“后来呢?”赵殿元问。

“后来我们就都下乡了。”小姑婆说,“我这个同学去的近,崇明,家门口,我就远了,我们几个同学支援边疆,我二哥去的石河子,我去的是肖尔布拉克,碱水泉的意思,你想想,那地方连吃水都困难,唉,谁不想留在家里呢,可是一不能上大学,大学都不招生了,二不能参军入伍,三不能进厂当工人,周家哥哥年龄大,他比较幸运,早就考上大学了,不过没分配回上海,分到内地去了,再后来就失去联系了,那年月,大学生也没有工人吃香,王伯伯的儿子王沪生是最早参加工作的,开电车,铁饭碗,不要太安逸。”

“章先生家的两个孩子呢?”赵殿元其实已经猜到结局不会太理想,但还是问了一句。

“章叔叔的大女儿还好,考上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小学教书,小儿子就结棍了,学习好,本来成绩是可以考上复旦大学的,就因为家里成分不好,没法上大学,也下乡了去的是北大荒,79年恢复高考,伊终于圆梦,考上复旦,八几年就交流去了美国。”

赵殿元略有欣慰,章澍斋和顾佩玉都是书香门第出身,智商高学习好,他俩的儿子果然没令人失望,再想起章先生的两位如花美眷,他又有些好奇,新中国能容许一个资本家享受齐人之福么。

“可惜章叔叔没能看到儿孙有出息。”小姑婆说,“章家哥哥落榜之后,章叔叔一个人去了苏州,后来是在苏州城外章家祖坟发现他的尸体的,说是服毒自杀,章叔叔这是不想给家里添麻烦,反正以后就是两个婶婶一起生活了。”

记住网址iuxzw.com

一阵沉默,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在此体现的淋漓尽致,章澍斋面对恶人尚能决死一拼,面对命运就只能选择死亡,或许这就是他对抗命运的方式吧,不知道当他服用了自己利用化学知识配制的毒药后,躺在祖坟墓园时,是不是得到了真正的宁静,在赵殿元记忆中,自从顾佩玉出现后,章澍斋就总是愁眉紧锁,压力重重,这一点在小姑婆的叙述中也得到验证,日子过得久了,哪有什么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更何况章家的情况那么复杂,据说他们家经常关起门来吵架,别说什么齐人之福,个中滋味不足外人道也。

有相同情况的还有田先生家,解放后,梅英被迫从条件最好的二楼大卧室搬出来,和田飞挤在亭子间住,田飞乡下的老婆闹了一阵子之后,办了离婚手续回去了,但该付的抚养费是一分钱不能少的,田先生在报社印刷厂找了个排字工的活儿,好歹算是工人阶级的一员,养活梅英娘俩没问题。

“田叔叔和梅阿姨的孩子和我们差不多大,他去的是云南。”小姑婆说,“上海的孩子,不管去到哪里,总会想着家,我记得七十年代的辰光,每逢过年,我从肖尔布拉克倒马车汽车火车回上海,章家哥哥从北大荒回来,田家哥哥从云南回来,周家哥哥从四川大三线回来,孙家哥哥去的是崇明的农场,最近,那时候可没有飞机高铁,火车要坐很久很久,一个星期坐在火车上,人都臭了,可是能回家,再多的苦也值了,我们分享来自天南海北的特产,新疆葡萄干,哈尔滨红肠、云南的普洱茶,四川的郫县豆瓣酱,春节时候各家各户的菜拿到一起吃,别提多热闹了,等假期结束,我们再把上海的糕点带回去,我记得周家姆妈最疼孩子,托人买的麦乳精,孙家姆妈就比较吝啬,买的什锦糖,就是硬糖,便宜,一大包还好看。”

“后来,你们都回来了。”赵殿元说,他从小姑婆的娓娓诉说中感受着那几十年的酸甜苦辣,百感交集,无法言喻,只想听到一些不那么心酸的内容。

“都回来了,上海的孩子总要回来的,哪儿都不如家好。”小姑婆说到这一段,脸上终于浮现出笑意,“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该回来的都回来了,我们为国家奉献了青春,总不能让孩子们接着奉献,想尽办法也要回到朝思暮想的上海,回来以后没地方住,又都住回了二十九号,哥哥们在外面开枝散叶,有了老婆孩子,再回来住可就比以前更紧张了,别说二层阁了,三层阁也搭出来了,晒台间上面也盖了屋子,这都不是房管局建的,是自己找些砖头水泥石棉瓦就搭建起来,只要能放下一张床就行,王沪生就是在二十九号结婚的,和新娘子住上铺,伊爹妈住下铺,小夫妻想亲热一下都没机会的,你们知道香港的那叫什么,我不知道怎么念,总之就是一家三代人挤在十几平米的房子里,这种生活我们早先都是经历过的。”

潘家宁想到舅妈的话,衬了一句:“都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

吴涛附和道:“对对对,那些人以后都后悔了。”

小姑婆说:“你们是不知道住在浦东的难处,那辰光可没有什么大桥、隧道、地铁,更没有私家车,在浦西上班的话,得很早起来,骑着自行车赶轮渡,你们小年轻没见过那场面,无数人一起赶轮渡,黑压压的吓死人,1987年冬天,陆家嘴渡口起了大雾,人越积越多,得有几万人等雾散了,第二班轮渡上船的时候,踩踏事故发生了,死了六十多个人。”

又是一阵沉默,年轻人只晓得现在的生活好,不知道长辈以前多么苦,也正是长辈们的苦,才换来今天的甜。

小姑婆还在自顾自说着:“这种居住条件,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房子父子成仇,兄弟反目的不要太多,邻里之间的龃龉就更多了,谁家多占了一点空间,那可是天大的事情,蜂窝煤上编号,水龙头高头上锁,那都是稀松平常的,唯有阿拉这些老邻居,关系永远是和睦的,守望相助,互通有无,亲如一家人。”

赵殿元问:“现在还有老住户住在二十九号么?”

小姑婆说:“有条件的早就搬走了,但是有些老上海人有着浓烈的市中心情结,伊是不愿意住外环,住浦东的,阿拉属于沪西,虽然也在中环之内,但不是老租界范围,有些住法租界老房子的,张口闭口就是法租界,有腔调,其实住亭子间哪有什么腔调,我有一个战友,也是下放到肖尔布拉克的,住的是巨鹿路的小洋楼,那才叫有腔调。”

吴涛忙道:“小姑婆侬不也是住巨鹿路?”

小姑婆说:“对额,活嘛,就要有质量的活着,住一百年的老破小有什么质量,他们其实也是没法子,只好用地段给自己心里安慰,等着拆迁,可是地段好就贵,不知道哪年才能拆迁,时光不等人啊,尤其是阿拉这一辈人,吃了太多苦,得赶紧享受生活。”

吴涛拍马屁道:“小姑婆活得明白。”

小姑婆说:“你想办法联系一下,把章家周家田家的后人也都拉进去群里。”

吴涛说:“这些天我一直在想办法,也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周家的那位长辈,我应该喊爷爷的了,他的儿子叫周文,现在是副省级的领导干部了。”

小姑婆咋舌:“乖乖,看不出来,周家哥哥的儿子嘎有出息。”

遥远的副省级干部引不起潘家宁的注意,她这会儿在手机上百度呢,终于查到想要的内容,举着手机展示着图片:“这种狭窄逼仄的房子叫劏房,厨房厕所卧室都在一起,就在马桶上切菜,就这么点大房子,月租金也要好几千,全港有二十八万户仍住在劏房里。”

赵殿元看了看照片,顿时感觉旧社会还没走。

“为什么香港那么多空地,还有劏房这种奇葩的存在。”潘家宁愤愤道。

“很简单。”吴涛笃定的给出了答案:“因为香港没有我们的党。”

最新小说: 空中孤岛[末世] 彗星来访 练气五千年方羽 滇娇传 清穿太子妃的咸鱼日常 仙医邪凰:废物四小姐 换亲后和糙汉大佬结婚了[八零] 穿越女尊:美男追着我不放 我为病娇吃糖 无限穿越之诸天剑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