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第 552 章(1 / 1)

一起看书网,全文免费在线阅读说到经文之中的错字,这个就必须要好好说一说了,最初的经文是翻译过来的,大家都知道,翻译里面少不了的就是音译,再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上,为了通篇顺畅,可能会省略很多具体的解释,好像一个成语运用在句子之中,本国人都知道什么意思,外国人不知道,再要理解就要看翻译的功底了,若是直接字译,结果可想而知。

就算是具体解释,一个句子之中套一个句子,显然也不便于理解,若是能够忽略不影响句子的意思,可能也会直接忽略了,最关键的是,意思传达要到位,为此损失一两个文字韵味之类的,就不算什么了。

同样的道理放到经文上,经过一些高僧翻译的经文准确度还要高一些,但低于高僧理解度的,翻译过来的经文的谬误就有些多了,有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思。

这算是第一个环节的不可避免的误差。

接下来是第二个环节。

目前纪墨所了解到的,这个古代并不是没有雕版印刷,而是印刷太贵,那些学子们的四书五经尚且不能完全普及,更不要说佛经之类的了,大庙之中,或者能够联络到相关的书坊专门为其雕刻一本经书的刻本。

纪墨所在的小庙就没有这样的好事儿了,除了零星几本是印刷出来的,其他的都是手抄。

而手抄的经文版本就不可避免一个问题,即文字谬误。

这中谬误有可能是抄书的人不小心,写了个连笔或者怎样,后来再抄这本书的人,看到连笔,一下子懵了,这字儿不认识啊,好像是这个,好像是那个,到底是哪个呢?

要么照猫画虎尽可能把这个连笔原模原样抄下来,要么就自己想办法这个字的空白,选择可能相近的文字来替换,直接抄录到新书之中。

这还算是需要懂点儿脑筋的谬误。

再有一中就是无意抄错了,比如说一本经书,很熟悉了,抄写的时候可能都不会一个字一个字地检查是否有错误,等到完成之后,书本一合,也大可不必再看了,可结果,后人翻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一些字是有增减的,甚至直接写错了。

这中失误不能说无法避免,却总是免不了出现,有的人看出来了,就直接涂黑了原字,在行间同一位置另写一个,多字划掉,少字补上,就在行距之间,两字空隙缺字之处写上一个。

有的人还会专门弄个小符号出来,表示这个行间补字是要补到那两字之间的。

因经书文字都是竖排,这个补字的符号就是大于号小于号的样子,有的还像立起来的“八”,莫名让人想到两手扒开缝隙的样子,还有点儿像是在呐喊——哎,丢字了,丢字了。

看起来莫名有几分稚气可爱的感觉。

只是如此一来,整页看下来难免就多了些不够严谨权威的感觉,好像是个人就能从中挑刺,因为本来就有过谬误。

所以,藏经阁之中,除了管事的大和尚几乎就是带孩子玩儿的之外,其他的和尚,有一个算一个,都在认真抄经。

这些抄经人没有固定的安排,谁闲了谁就过来抄,可以是轮换的,也可以是天天来,当和尚,研究经文总是不错的。

抄经这件事,甚至可以从早到晚,从少到老,以此修行的也不在少数。

纪墨对这件事是没什么爱好的,背诵课文厉害,不代表一定要默写也厉害,更不要说这中一遍遍重复默写。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也是读,而不是写,反正纪墨是这么理解的,除非练字需要,否则反复抄写,并没有更多的意义。

现在纪墨最乐意做的事情就是挑错字,因他年龄小,就是发现有错字,大和尚也不会让他直接在书页上更改,纪墨又不可能找到一个问一个,于是就找了小纸条,用自制的炭笔写了错字所在,再把小纸条夹在相应的书页中,等到后来人看到,便可以对症更改。

一众小萝卜头,撒开手去,就散落在藏经阁中玩起了捉迷藏,偏有一个小大人儿一样,似模似样地搬着凳子挪移经书,找一本看一本,还不忘写批注一样往里面夹小纸条。

这中表现实在是特殊极了,大和尚早就留意到纪墨,也会拿他夹过小纸条的书看一看,意外地发现这字写得还不错,很端肃,这就很难得了。

小孩子的字,大大咧咧,七扭八歪都是正常的,能够保持前后一致的大小,还能看得清楚文字并未增减笔画,很是规整,放在纪墨这个年龄,说一声天才都不算是过分夸耀。

“你看了多少本经书了?”

大和尚闲暇时把纪墨叫到身前问话,纪墨指了指摆放经书的架子,认真地说“这两排都看过了,有些重复的,并未重复看。”

小寺庙之中的经书总共能有多少本,看着不小的藏经阁之中,几个书架的经书,大部分都是重复的,真正值得珍藏的那些,要么好好收藏在方丈私人的书室之中,要么就放在小和尚不会轻易触碰到的高处,这也是为了防止小和尚无意污损的意思。

“哦?”

大和尚有些意外,随口念了一句经文让纪墨接着念下文,也就是他年龄小,便如此考较,若是年龄大些,就该问经文的具体释义了。

这里面又要考虑一个派别问题,对经文的解释各派还是有些区别的。

认真说起来,千年经典传承至此,其中的坎坷磨难分了派别,还是很容易理解的,只是真的要学起来,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目前纪墨还没接触到这部分的内容,只是每日专注经文,传经人,若连经文都背不下来,又传得什么?

现存经文的谬误,有不少也是因为记忆口传出现了音译之类的问题,这才有所不同。

认真要考证到底哪个字才是正确的那个,也着实是不容易,起码目前小庙之中没什么权威直接对此事一言而决,采用的还是音译理解的方法,重点是意思,而不是字。

由此可见佛教之超脱,已经不再着落于纸面上了。

纪墨之所以不曾把所有的谬误都挑出来让人更改便也有这样的原因,都不知道哪个才是对的,怎么改,把错的改得更错吗?

大和尚听到纪墨回答正确,微微点头,这样的水平,是认真看了。

因为纪墨年龄小,没有问他看了的感想是什么,只问他为何坚持做这件事,纸条夹进去,没有人更改,还有用吗?

这里面可能涉及到的就是思想问题了。

“为了修行啊!”

纪墨的回答很笼统,却也很灵性。

寺庙之中,洒扫是修行,行走坐卧是修行,早课是修行,抄经是修行,如他这般不断挑出谬误来,也是修行,总要给自己找点儿事儿干,免得荒废了时间。

“二三子间,唯你修行?”

大和尚的话有些诛心。

一起的这么多小和尚,就你一个知道修行?你若知道修行,怎能不知要引人一同修行?如此,修行又可还是修行?

这个世界的佛教,就纪墨目前所知,并没有小乘和大乘之分,即度己和度人之分,两者矛盾而统一,正如大和尚的这个问题一样,只顾着自己,是修行?

“我自修我行,他人修他行,三千大路上,同归佛座前。”

所有人走的路未必都是一样的路,殊途同归,总是拜一样的佛就可以了。

纪墨的话并不难懂,却少有人在他这个年龄领悟,或者说领悟的该是另外一层“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含义。

纪墨的话是差不多的,自己管自己,但意思却提升了一层,所有人都自己管自己了,那么,总是能够拜见佛祖的。

大和尚听得一愣,道理不是什么难懂的道理,但孩子的话,天真直接,便有如那明心见性的一棒喝,让人心头一清,当下醒悟过来一些以往所为,竟是也在走这条道路。

这就十分难得了。

“难得,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解。”

大和尚夸奖一句。

纪墨抿嘴笑,很想回一句“莫以年龄欺人小”之类的话,后来想想,作罢,自己比本来也不是个小孩子,比赢了小孩子,很骄傲吗?

大和尚是个有佛心的,并不以纪墨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小和尚,他每日带着这些小和尚学经文,给他们讲佛学故事,让他们对佛经产生兴趣,再教导他们学习文字。

这些被他挑选来的小和尚,都算是聪慧爱学的类型了,饶是如此,正事完成之后,一个个也如飘飞的落叶,四散而去,找不到几个影子,当真是动若脱兔一般。

如此无组织无纪律,大和尚只是笑呵呵看着,若有小和尚到他身边儿歪缠,也会抱起来放在膝上问两句,再说两句道理。

若有那哭咧咧回来告状的,必要两人当面,讲个清楚,自然,之后还要再说两句道理。

以上皆不听,那就一起去干活吧,有精力闹腾,肯定是不够累,累够了就乖了。,请牢记:,一起看书网手机阅读请访问,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最新小说: 红桃皇后 异世的希望 从太后寝宫开始签到 你压到我唇角 半缘修仙半缘君 氪命推演,无敌从斩妖开始 深度诱入 仙为奴,帝为仆,我的弟子都离谱! 我可以猎取万物 [综英美]与韦恩之子的奔现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