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剧情发展,刘汉政权的比重会越来越大,有些背景知识的介绍,不太适宜放在正文中,于是发个单章,丰富一下。
第一,匈奴的人数。
第一卷94章已经介绍过了,曹魏时期大概三万余落,十几万口。
那么西晋时期呢?以下仅包括内迁匈奴十九种。
开幕雷击——西晋开国那一年(泰始元年265),“塞泥黑难等二万余落归化,帝复纳之,使居河西故宜阳城下。后复与晋人杂居,由是平阳、西河、太原、新兴、上党、乐平诸郡靡不有焉。”
开国第一年就内迁了十来万匈奴人。
咸宁三年(277):“西北杂虏及鲜卑、匈奴、五溪蛮夷、东夷三国前后十余辈,各帅种人部落内附”——人数不详。
咸宁五年(279):“三月,匈奴都督拔弈虚帅部落归化”——人数不详。
咸宁五年(279):“冬十月戊寅,匈奴余渠都督独雍等帅部落归化”——人数不详。
太康五年(284):有“匈奴胡太阿厚率其部落二万九千三百人归化”。
太康七年(286):“又有匈奴胡都大博及萎莎胡等各率种类大小几十万余口,诣雍州刺史扶风王骏降附”。
太康八年(287),“匈奴都督大豆得一、育鞠等复率种落大小万一千五百口,牛二万二千头,羊十万五千口,车庐什物不可胜纪,来降,并贡其方物,帝并抚纳之”。
太康十年(289):“奚轲男女十万口来降”。
以上仅仅是司马炎时期内迁的,没算以前“积存”的,也没算晋惠帝、晋怀帝时期被刘渊招诱南下的。
有些读者不信,认为匈奴没多少人。
我数学不好,有没有大手子帮我计算下?
司马炎时期的侍御史西河郭钦上疏曰:“魏初民少,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内及京兆、魏郡、弘农,往往有之。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
看看当时的描述,并州、关中到处是匈奴,并州是相对最集中的。
这还仅仅是匈奴,没算羯人、乌桓、鲜卑。
乌桓是内迁人数仅次于匈奴的。
第二,匈奴的生产方式。
匈奴并非没有种地的习惯,早在西汉年间就有了,但因为草原的环境,只有特定地区适宜种植业,因此规模不大。
南迁之后,他们把在北方草原种植的糜子带了过来,作为传统农作物耕种。
糜子非常适宜草原的环境,事实上一直到辽国时期,契丹人还特别喜欢种糜子,潢水(西拉木伦河)流域种植业规模十分庞大。
当然,他们所谓的种植业,与汉地又大不一样。
别以为内迁汉地后,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就渐渐向汉人靠拢了,这可真不一定。
唐代内(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