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在各处的败兵争相奔逃,向最近的临时营地撤退。
郗鉴带人追蹑而上。
双方一追一逃,很快就消失在了远方的地平线上。
坞堡帅如释重负地跪坐在墙头,冷汗涔涔。
差一点点,就让匈奴人突入堡内了,届时粮食可就不一定保得住了。
粮食?对,粮食!
坞堡帅匆忙起身,一咬牙,让人烧掉田里未及收割的杂粮,绝不能资敌。
许昌幕府长史裴康匆匆来到了考城。
兖州幕府左长史潘滔、左司马裴邵、两位军谘祭酒卞敦、闾丘冲、督护糜直、从事中郎王等出城相迎。
几人没有过多寒暄,直接进了东海王府,商议对策。
所谓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此番匈奴入寇,诸般对策就不带着东海王玩了,他们几个高层碰下头,做出决定,那就是整个镇军将军府的决议,反正现在大印都由裴妃掌管着,完全可以绕过东海王,发号施令。
裴妃只开头说了点客套话,然后便坐在一旁,静静听着众人议论。
“匈奴自济北渡河,时而合兵一路,时而分兵数路,时而再聚合在一起,经东平入高平,先锋一部已突入济阴。”潘滔简略地介绍了一番,然后又补充道:“据查探,匈奴兵力当在一万到两万之间,以骑军为主。”
“哦?斥候还能查探?”裴康有些惊讶。
他可记得,前几次匈奴入寇,骑兵铺天盖地,四处捕杀斥候、游骑,让河南上下几乎成了睁眼瞎。
“非斥候也,而是各坞堡遣人上报。”潘滔说道。
裴康扬了扬眉毛,道:“这可比高平之战那会好多了。”
这就是战争红利。
上一次,坞堡帅们可未必愿意掺和邵勋与匈奴的战争,谁来送点钱粮就是了,主打一个“严守中立”。但这一次,通风报信的人多了起来,沿途补给也更加方便。
“可有坞堡庄园资敌?”裴康又问道。
潘滔看了下糜直,糜直立刻说道:“暂未听闻。”
“匈奴补给从何而来?”
“野地里收割粮食。”
裴康闻言有些恼怒,道:“兖州诸郡难道没有坚壁清野?”
“自然下令了,奈何……”潘滔摇了摇头,叹息道。
裴康也有些无奈。
许昌幕府也下令坚壁清野了,但近在咫尺的颍川郡,就有不少人阳奉阴违。
这倒不是他们藐视幕府权威,实在是因为坚壁清野这种事,代价非常大,有些人不愿意罢了。
他来的路上,特地绕行了下陈郡,发现当地就做了坚壁清野,田野里光秃秃的,执行较为坚决。
从陈郡北上,入陈留境内时,发现田中尚未收割的粮食相当不少,但也有一些地方提前收获完毕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陈公到底能在哪些地方推行自己的意志,哪些地方不行,哪些地方又半推半就。
“不谈这个了。”裴康恼怒地拍了拍案几,(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