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1 / 1)

1

清江大学建筑规划学院在职研究生毕业典礼在学院小会议室举行。

这是清江大学招的第一届在职研究生,共招了二十名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均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他们还将毕业论文结集出版,并且筹钱在建筑规划学院的庭院里树了一块硕大的灵璧石,刻上纪念文字,以作留念。这些研究生都在职,钱款好筹集,做这些事不在话下。

黄海丽把分管校长也请来了,她今天特别高兴,语带溢美之词,口吐蕙兰之气。这是她来清江大学任教后带出的第一届在职研究生,这批研究生来自全省各地,都是全省建筑系统的领导干部,活跃在建筑管理第一线。这个人力资源了得,哪所大学得到这批研究生的招生计划都会眉开眼笑。

清江大学建筑规划学院在全国高校中没有多大影响,省建设厅原本没准备把培训任务交给他们。全省有建筑规划类院系的高校都想把快肥肉拿走,是黄海丽到省建设厅找到分管副厅长才定下的。那位副厅长是黄海丽在肥城工业大学读研究生时的大师兄,有了这层关系简直是脚面水平蹚。黄海丽朝师兄面前一坐,身居副厅长高位的大师兄立马满脸堆笑:“小姑娘别这么严肃,有什么事请指示,只要不是要我脑袋上这顶乌纱帽的,尽管开口,哪怕是狮子大开口都没关系。”黄海丽把来意一说,副厅长二话没说,亲自过问亲自跑,遇山开道,逢水架桥,有吃有喝招待着,一路绿灯把事情办成了。这年头,同学、战友、老乡是人力资源中最可靠、最得力的中坚力量。

李子民坐在后排,静心地听着黄海丽讲话,这声音在他心里是生了根的,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听见这个声音,他的心都会为之颤动。这种感觉,在没认识黄海丽之前,只有母亲呼喊他的时候才有。此时,李子民思想开小差了,裤子口袋里的手机震动声把他吓了一跳,他忙掏出手机走出会议室。电话是赵市长秘书陆鸣打来的:“市长请你和黄教授到他办公室来一趟。”李子民有点为难:“现在吗?”陆鸣说:“现在。”李子民收了电话径直向黄海丽走过去。

黄海丽看李子民向自己走来,停住话头。李子民凑近了向她低声耳语:“市长有请。”黄海丽抬起头盯着李子民:“现在吗?”李子民点点头。黄海丽有点为难了,但她马上意识到市长的时间宝贵,她转过头来与分管副校长交流一下,宣布道:“请各位同学自由活动半小时,与我们校长交流交流学习心得,我有项工作要去处理一下,请各位稍候。”

李子民与黄海丽一起下楼上车,直奔市政府而去。

2

李子民和黄海丽上了市政府大楼二楼,陆鸣已经在楼梯口等他们了。

陆鸣推门告诉市长黄教授来了。赵万里立即起身迎上去与黄海丽握手:“欢迎黄教授,请坐!子民给黄教授倒水。”赵万里伸出右手指向宽大的办公桌对面的一张高背真皮转椅,示意黄海丽坐在那张椅子上,那是专门给来谈工作的人准备的,他自己坐的却是木头硬椅子,他坐不惯软和的皮椅,特意让办公室准备个硬座。

黄海丽穿了一身深绿色真丝职业套裙,显得非常庄重、干练,她坐下时抚平裙摆,只坐了椅子的三分之一,坐姿端庄,腰板挺直,将挎包放在腿上,两手轻抚在包上,这是受过礼仪训练的职业女性固定姿态。生活中的黄海丽已经养成习惯了,不做作,不轻浮,自然大方。

陆鸣示意李子民坐下,他去倒水。李子民坐在靠近市长办公桌边的沙发上。陆鸣给他们各倒了一杯茶,将茶杯轻轻地放在俩人面前后轻轻地掩门出去。

黄海丽已经知道市长找她是什么事了,在这之前,黄海丽承接了清江市会展中心的设计任务,她想详细听听市长对会展中心设计的构想,主要想请市长圈定个范围,如此操作起来就会少走弯路。

市委决定在清江新区建造一座会展中心,以此来拉动清江新区建设,这本身也是清江发展的需要,应该说这是清江城市建设的大项目。在清江新区规划中,已经把会展中心规划进去了,新区管委会按照规划预留了地块。市政府专门召开常务会具体落实市委常委会的精神,将会展中心主体和附属工程设计以及环境设计全部交给黄海丽的设计团队来完成。项目设计没进行招投标,而是由市政府常务会研究直接指派给黄海丽教授的。具体事宜责成市建设局与黄教授谈。市建设局在接受任务后,按照张冬至副市长的意见专门召开了交办会,请黄海丽的设计团队参加。会上,建设局领导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的综合意见,对会展中心的设计构想作了说明。

黄海丽在接受任务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面见市长。这不是对市建设局的交办不放心,主要是要向市长讨要一把尚方宝剑。她知道政府机构的关关节节,任何部门的头头出来说两句话都够她跑几圈子的,如果谁都能指手画脚地说些公公婆婆的话,那就没办法开展工作了。

交办会后,黄海丽对李子民说:“帮我约一下市长,有些想法我想当面向市长汇报。”李子民说:“遇到困难了吗?”黄海丽说:“工作还没展开,哪来的困难?”李子民疑惑了:“那是为啥?总得有理由我才能跟市长报告呀!”黄海丽笑了:“非要有理由才能见市长吗?”李子民说:“你以为市长是菜市场卖菜的大嫂呀!想啥时候见就啥时候见的。”

“那好,你就说我对会展中心设计有些想法,要当面向他报告,这理由行吗?”

“行!需要我陪同吗?”

“你也是我们设计团队的一员,当然需要你跟在我左右了。

李子民给赵万里发了一条信息,把黄海丽想见他的意思表达清楚了,赵万里没有回复。李子民没敢再发信息,也没敢打电话,他知道市长一准很忙,或者在会议上没开机,或是有接待任务。只要赵万里看到信息,一定会安排时间的,李子民有把握,因为,赵万里对黄海丽的印象不错。信息发出三天后才有回音。

待黄海丽坐定后,赵万里先开口了:“子民和我说了,你对会展中心设计有些想法,请黄教授直说。”黄海丽说:“耽误市长一点时间,我要见您有两层意思,一是请您给会展中心画个圈子;二是向市长讨要一把尚方宝剑。”

赵万里觉得黄海丽真是爽快人,说话直来直去,不绕弯子。

“会展中心设计没有进行招投标,直接指派给你们就是对你和你的设计团队的信任,冬至市长已经让市建设局向你们交办了,他们圈定的意向也是政府常务会研究定下的调子,不知道他们和你说清楚了没有。”赵万里前倾着身体,很亲切的与黄海丽说话。黄海丽说:“市政府定的框架,建设局领导已经说了。我想知道市长在常务会上讲了哪些话,这对我的设计很重要。”赵万里笑了:“那是集思广益的会议,具体到会展中心式样、层数和立面颜色以及每层要具备的功能,还要求在设计中带出一个能容纳三千人的报告厅。我同意他们的看法。”黄海丽说:“我想知道市长在大楼的立面和主体效果上,有什么要求,能否给我描画一下?”赵万里思考了一会说:“不标新立异,不落俗套、不成为地标。”黄海丽对市长的“不标新立异,不落俗套”表示理解,但对“不成为地标”有点看法:“政府的会展中心本身就是地标,那是地区经济、文化中心,想不让它成为地标都难。”赵万里觉得黄教授的话有道理,附和道:“黄教授说的对,不过政府的会展中心一旦成了地标,就会戳眼,戳市民的眼,戳上级领导的眼,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建好了,是庙堂之高;建差了,是政绩工程。我们共同努力,尽可能回避标新立异的格调,把这座会展中心建成一座既具现代化功能,外观又能让人普遍接受的建筑。这样的要求也许有点过份,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黄教授能帮助我们实现。”黄海丽说:“当初为古河区建设局设计综合服务大楼时,我对子民说,你们提要求可以,但方案敲定后就不能朝三暮四,更不能风摆杨柳。建筑不是单一的个体,一座建筑要与周边环境相匹配、相吻合。当时我是有压力的,那是我到清江大学任教后的第一件作品,设计的好坏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我心里很清楚。我必须维持十足的信心,相信自己,旁人接受我与否不是最重要的,我首先得接受自己。建筑设计师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和主见,这样的主见运用到设计中去可能让领导不满意,请市长能多多包涵。”

黄海丽面对正襟危坐的赵万里亮明了自己的想法,她一点也不含糊,没有吞吞吐吐。她必须立刻阐明观点,否则,在设计过程中,应付不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指手划脚。黄海丽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完成这项设计任务,她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双学位的教授,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赵万里说:“市政府的意见是一致的,信任比尚方宝剑更重要,请黄教授放心大胆地设计。”黄海丽起身,顺手将挎包挎在肩上说:“听说清江的市花是荷花,我们准备在荷花的造型上做一些努力,不过请市长放心,我们的设计团队一定按照市长的要求把任务完成好。”赵万里说:“你们的想法也是我的观点,祝你们拿出精品来。费用问题由市建设局和你们谈。”黄海丽说:“为市政府做事不谈钱,工程结束后,领导满意是对我们最大的奖赏,到时候给我的研究生们一点辛苦费就可以了。对了,跟市长报告,子民也是我们设计团队的一员,相信他也不敢向市长伸手。”赵万里起身与黄海丽握别:“罚子民给你当牛做马,把最难的设计任务交给他,看他敢不完成。”黄海丽看着李子民说:“听市长的。”

李子民与黄海丽并肩下楼,黄海丽说:“有人说一名建筑设计师的命运来自自己招揽生意的能力,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建筑师不能到处去招揽生意,自己的实力是最好的招牌,怎么表现你的实力?那就是要敢于选择,敢于放弃,决定了的事情,就要有信心进行下去。”

他们来到停车场,黄海丽打开车门坐进驾驶室,发动汽车,李子民坐到副驾驶的位置上说:“等我退休了,到你的设计公司打杂做下手。”黄海丽开动汽车,眼睛看着前方:“那要看何春雨愿意不愿意,她要是不同意,你最好老老实实在家呆着。李小雨学业完成后肯定要回到我的设计公司干的。我想好了,等小雨学成归来,我就把设计公司交给她。”李子民顿时泄气了:“看来我是没希望了。”黄海丽说:“如果现在要让我在你和小雨之间选择的话,我会选择小雨,我相信闺女以后会超过我们,到时候我们都得给她打工。”李子民没想到黄海丽想得这么长远,而且她的计划正在一步一步的实现。

微风从车窗里吹进来,撩起黄海丽几缕长发。阳光洒在黄海丽的脸上,李子民看着黄海丽,忽然想起了人面桃花这个词。李子民脱口说:“黄老师面若桃花,光鲜得像个小姑娘,你一点不见老。”

黄海丽扭头盯着李子民说:“往哪瞅呢?路在前方。”李子民说了一句暧昧的话:“我的路在心里。”黄海丽笑道:“这话能当冷风空调用了,让我听了浑身发紧。”尽管这么说,黄海丽心里还是高兴的,她喜欢李子民在她面前说些有情调的话。

李子民看看黄海丽欲言又止。黄海丽感觉出他想说什么:“想说什么就说,别吞吞吐吐的,这不是你的风格。”李子民说:“我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有感激。”黄海丽杏眼一睁:“别酸了好不好,把感谢的话说给何春雨听去,别在我这里假眉假眼的讲酸话。”李子民说:“我这是心里话。”黄海丽说:“少甜言蜜语的。”

车子停在清江大学建筑规划学院楼下,黄海丽说:“下车给老师开门。”李子民忙下车绕过车头来给黄海丽开门:“请教授下车。”他还做个请的手势,弯腰伸臂,绅士风度。黄海丽挎上包下车锁上车门:“等你退休了,给我做驾驶员,这位置适合你。”李子民听了这话,立刻虾腰,真像跟包的样跟在黄海丽后面:“导师英明,我起初的理想就是给领导做驾驶员。”黄海丽道:“别做梦了,你愿意我还不愿意呢?”

3

会议室的同学们见黄海丽教授回来了,报以热烈的掌声。

黄海丽抱歉地说:“让校长和各位同学久等了,难得市长召见,人家是地主,哪有佃户不理地主的?”一位同学说:“祝贺黄教授拿下大项目,这是我们做学生的荣耀。”黄海丽说:“谢谢大家,我们学建筑设计的,就得给人做嫁衣。从建筑学院的门走出去,你们就不再是清江大学的学生了,这儿是你们人生路上的驿站,你们都是有地位、事业有成的领导,在建筑管理岗位上摸爬滚打,希望在我们清江大学学到的知识对你们今后的事业有帮助,这也是我的祝愿。”

“请教授放心,您永远是我们的导师。”

“请教授不要把我们忘记,您是我们心中最好最美的导师。”

“只要教授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随时召唤,我们会竭力相助的。”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像刚要毕业的中学生。感情纯真,语言质朴。

黄海丽非常激动,她对这些带了三年的研究生有了感情。除了李子民外,他们中没有人了解她,她想在临分别时将自己的一些情况告诉他们:“同学们,三年来,我们在一起都是交流学术,从来没和大家说说我个人的情况,这不公平。今天,当着我们校长的面,我想说说个人的一些情况,以便我们今后更好的相处。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十八岁高中毕业后当兵,二十一岁退伍,二十二岁考入肥城工业大学,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研究生读的是建筑设计,博士又读了城市规划。由于种种原因,我至今单身,年轻时曾经爱过,至今还珍惜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以后有机会与大家个别交流。我的父母、学校领导和同事,都尊重我的选择,感谢他们。”黄海丽这段话说的很动情,也很严肃,同学们被她的话感染了。

黄海丽换个话题说:“我在日本留学时,从来没想过留在日本,导师诚心挽留,没能动摇我回国的决心。我回国的目的,朝大里说是为了祖国,朝小了说是为了我爱的人。离开日本后,我受聘于清江大学。从离开日本那天起,我就不再说日语了,与日本学术界交流我用汉语或英语。我父亲黄大海,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老战士,他在省军区领导岗位上退休。母亲季明丽是肥城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退休后受聘于一家律师事务所做律师。她是一位有名望的法官,也是一位有名气的律师。他们都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对党铁了心的忠诚。我是他们惟一的女儿,我的名字用了父亲和母亲名字的各一个字。受他们的影响,我爱国爱民爱家。我属于传统形的女子,衣着打扮和生活习惯都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这对我的职业有一定的影响,表现在建筑设计上,也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认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立足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缝隙中找到自己的风格,在学习世界新观念的同时,没放弃民族文化。”

会场的气氛凝重了许多,大家还是第一次听黄教授谈家事,谈个人情况。李子民坐在后面低头不语,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他痛苦地转过头去看着窗外。班上同学没人知道他与黄海丽的关系,当然也没人知道黄海丽说的曾经爱过的那个人就是他。

黄海丽看李子民难过地转过头去,收住了刚才的话题:“建筑不是服装,可以赶时髦,建起来以后,不能说现在不流行了在换个模样。我在建筑设计上比较保守,从来不赶时髦,但我也从来不把自己定位成古典派或现代派。我在设计方面力争把古典和创新结合起来,并且摸索出新路,以此形成自己的风格。当然有许多人对我的这种风格不习惯,不接受。大凡人都喜欢新潮,觉得新潮就是世界级别的。有这种想法的人是可以理解的。无论什么事情,不求改变的人都是要被人说三道四的,这是规律,关键是要能坚持自己的观点。我希望各位同学在今后主持设计某个建筑项目时,要有主见,起码要有自己的风格。”

黄海丽说完这段话,看看身旁的副校长,她怕讲多了喧宾夺主,让校长没面子,这是位细心的女人,做事周到,思维缜密。校长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黄海丽索性把想讲的话讲完:“我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读博士时给东京都文塔寺设计钟楼,我把钟楼设计成我国古代的一种乐器,这种乐器叫‘埙’,因为这种乐器日本也有,是秦朝徐福东渡东瀛时带过去的,他们非常喜欢我设计的那座钟楼。后来他们再次邀请我为文塔寺规划设计藏经楼时,我有了新想法,记得上初中时,语文课文里有一篇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非常羡慕那种世外桃源的意境。日本文化延续了我国唐朝文化,他们把唐朝文化的精华学去了,而且发扬光大,延续至今。日本一些寺庙的僧人知道《桃花源记》的故事,他们认为桃花源是最好的归隐之地,若能把藏经楼建在这样的环境里就好了。后来,这座藏经楼就建在文塔寺旁边的山洼里,从文塔寺修了一条弯弯的山道,建了两座栈桥穿过山谷通向藏经楼。日本人非常接受这种设计。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地域性,大家在今后的设计中,一定要把这种地域文化运用好。”

话题说到建筑上,黄海丽的观点明晰,思路开阔。她在建筑设计上,追求的风格是古典的现代化,带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点,她继续向学生们传输自己的观点:“在现代做建筑设计,既要往后看,又要往前走,但是传统的东西也要恰当的使用。创新并不容易,我相信持续的艺术,但创新必须有源头。一名好的建筑设计师,应当在时代和地域中寻找创新。为达到自己最理想的设计风格,我不参加任何形式的竞争投标,我不在乎行走的艰难,要以自己的风格和实力取得别人的认可。当然,没有人能永远风光,但建筑是悠久的,任何名分都会随时间流逝,真正留下的是建筑本身。”

黄海丽最后说:“一名合格的建筑师,当有两种眼光,一种是智慧的眼光,一种是儿童的眼光。为什么要有儿童的眼光呢?因为儿童的眼光天真无邪,还没被生活中的诸多沉渣遮掩,这是成年人做不到的。这些话全当是我的临别赠言。谢谢各位同学对我工作的支持,谢谢同学们对我教学风格的认可。”

大家站起来给黄海丽以热烈的掌声。

李子民站起来说:“今天是我们同学分别的日子,同学三年来,我作为清江本地人,却没能有机会请各位吃顿饭,从情面上也说不过去,今天我请各位同学、黄教授和我们的校长一起共进午餐,请大家吃一顿正宗的淮扬菜。”

黄海丽附和道:“同意李子民的提议,接受他的邀请是给他面子。菜肴是牵动记忆的红丝线,请大家记住清江大学,记住清江,记住清江有位同学叫李子民。”

“好!”大家齐声叫好。

4

李子民与黄海丽并肩下楼,有说有笑,满面春风,心情怡然。此时,谁也没有想到市纪委的四名工作人员堵住了楼梯口。

其中一位……

最新小说: 都市:从恋爱先生开始 天降四个姐姐 直播:从死鱼正口开始的跑山人 让你去背锅,你居然创造万亿市值 风流村事 反派:开局喂萝莉女主吃进口糖 盖世医神 婚纱追星网暴我?京城世家齐出手 重生之我真没想当男神 都市之神帝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