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1 / 1)

1

赵万里早晨上班直奔市委大楼三楼林小明办公室,他要在林小明离开办公室前找到他。

按照市委常委分工,林小明分管党群和政法工作,兼任市政法委书记。这位市委副书记非常有位置感,赵万里不想在电话里和他谈事情,凡是涉及到党群和政法工作上的事,赵万里都是主动上门商讨。

在地市级领导班子中,有两个人物是不能小觑的,这两个人是分管政法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和分管财贸工作的常务副市长。分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手里有伤人“筋骨”的权力;分管财贸工作的副市长,手头有支持你工作的真金白银。现如今,要钱要命的工作最能得到人的重视,也最实惠。

林小明见赵万里进来,显得有点不自然,忙起身相应,然后是一番不着边际的寒暄。

林小明也许昨晚喝大了,或是床第之欢过度了,他睡眼惺忪,眼袋松弛,没精打采,与往日的精神面貌大不一样,尽管是满脸笑容,却没能遮住疲惫的神情。赵万里进门时,他已经猜到市长大人是为什么事上门来了,他也估计到市长大人一定会来找他。如果不知道这层关系,他这个市委副书记算是白做了。

在平房改造问题上,林小明与赵万里的观点是相悖的,如何阻止赵万里的平房改造工程,成了他琢磨的问题。

林小明不想让自己分管的这一块受到平房改造的影响,目前清江社会稳定的局面对自己非常有利,平方改造工程一旦展开,那就保不齐要出乱子,一出乱子就会带来一连串的社会问题,这必将影响自己的政绩,这是直接关系到自己仕途升迁的大事,岂能不管?冠冕堂皇的话很好说,目前国家对“长三角”经济圈有政策支持,也是抓经济建设的最佳机遇,市长放着这么大好的机遇不去抓经济建设,却非要搞什么平房改造,这不是没事找事吗?这不是抓了芝麻丢西瓜吗?目前惟一能阻止他决策的办法就是要斩断他的左膀右臂,冷却他发烧发狂的脑袋。

市纪委书记孙人杰向他汇报古河区建设局局长李子民受贿一事。孙人杰说:“这是实名举报,应当重视。”

真是天赐良机,有些事情就是一种机缘,林小明立刻觉得可以利用这封举报信作点文章。他知道李子民与赵万里的关系,也知道市委组织部正在商调李子民到市政府“平改办”来任职一事。他顿时有了计策,这不是斩断赵万里臂膀的最好机会吗?他和市纪委书记孙人杰一道向于杰民书记作了汇报。

孙人杰的汇报非常简捷:“案情已经核实,实事清楚,证据确凿。”

林小明在旁边提醒于杰民要重视这个人。于杰民想起来了:“是不是万里同志想借调的那个古河区建设局局长呀?”林小明说:“正是。”于杰民说:“你们办去吧!要薅实了。”

于杰民说的薅实了,就是说要把事情办确凿了,防止有疏漏、有变故。既要对赵万里同志负责,也要对李子民负责。林小明想通过于杰民之手把这件事情办妥贴了:“目前正是全市平房改造关键时期,各区建设局都是这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如果不刹刹这股歪风,无疑滋长腐败风气,请于书记能批转纪委和检察院从严从快查办。”林小明要严办李子民的理由太充分了,怎么听都是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工作负责,无懈可击。

于杰民明白林小明的用心,弄个科级干部,无需他签字,可要想阻止赵万里的平房改造这项惹事生非的工作,还真得严办这人不可,于是他在纪委的“案情调查报告”上签了字:“请纪委、检察院一查到底,一经核实,依法严办”。

有了于杰民的批示,林小明心里踏实了,赵万里就是找上门来,亮出这张挡箭牌,量他也无计可施。所以,见赵万里进门,林小明顾四周而言他,东扯葫芦西拉瓢,等赵万里自己开口。

2

赵万里对林小明打不到底,估摸不出这位政治新星的来头,林小明在任何场合上都是政治挂帅,无法挑出他的毛病。说具体点,他就是那种“政治不离口,权力不离手,逢会唱高调,经常向上走”的领导,永远是怀疑一切的目光,永远是拒人千里之外的表情,给人的感觉是威严而神秘,不苟言笑。官场上,大凡把自己搞成神秘形象的领导,多数是因为没有什么内容。那种神秘其实就是一件外衣,具有欺骗性,拔下这件外套与正常人没什么两样。

林小明到清江来工作已经有三个年头了,看不出有什么政绩,也无人知晓他有多高的领导才能,却蹭蹭地从县委书记的位置上直接走上了市委副书记的领导岗位,这背后如果没有推手的话,那一准是靠“政治挂帅”的官腔官调耍上来的。有些领导生来就是搞政治的料。这种人不会犯错误,因为他们不干事,却监督别人干事,拥有评论、批评、处理别人的权力。干事的人做得事越多,犯得错误越多,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出错的把柄一旦落在这种人手中,那就整你个生活没有出路,甚至让你伤筋动骨生活不能自理,前面辛辛苦苦干得九件事的功劳一笔勾销,嘴边一句话是:“不顾人民的利益,不顾人民的安危,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带来了莫大的损失等等……”一棍子捂下去就把一心一意干事的人打趴下聊。所以,官场上的人最怕的是这种做裁判做评论员的领导,他们往往能左右逢源,青云直上。谁的错?讲体制、讲制度的缺陷都没用,要说错误只有一条,那就是不干事的错,而这条错误往往能被“政治立场坚定,组织原则性强”这种空泛而抽象的优点掩盖得严严实实。

赵万里想,既然来了,就得把李子民的事问清楚,所以他径直开口:“小明同志,我来找你的意思是想请你亲自过问一下李子民的案子……”

赵万里说话的口气应该说是比较客气的,完全是商量的口吻,他在说话之前再三斟酌了说话的语气,尽可能平心静气,大家一起共事,我不大你不小的,没有必要用居高临下的语气说话。今天他亲自上门,就表明了态度。

听了赵万里的话,林小明证明了自己的判断,赵大市长果然是为李子民的事情来的。他有点佩服赵万里了,就冲着他能主动为部下说情就不简单。

“不过问也不行呵。”林小明硬邦邦地说,神情显得无可奈何又事不关己。他顺手从老板桌抽屉里拿出一份材料推到赵万里面前,“杰民书记作了批示,‘请纪委、检察院一查到底,一经核实,依法严办。’”

林小明盯着赵万里,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那意思他也是奉命办事,好像手里已经掌握了李子民受贿的确凿证据,使得他的话格外刺耳,阴森森的,令人不寒而栗。

“这几年,我接到过杰民书记不少批示,像这样严厉的批示还是第一次。看来杰民书记对这个案子非常重视。”林小明为了打消赵万里捞人的念头,又追加了一句,同样是冷飕飕的语言,把这堵墙又垒高了一丈,他估计在这堵墙面前,赵万里纵有千军万马,也会不战而退。

赵万里心里“咕嘟嘟”冒气,头发直竖,眼里喷火,身上有股巨大的轻蔑和怒气在颤动。他没想到林小明会采取这种小儿科的方式和他打官腔,玩这种雕虫小技确实伤人自尊。按照常情,市长亲自过来与市委副书记谈一位科级干部的案子,这已经给足你面子了,大家都是明白人,不管事情能不能办成,得有个态度,起码在语言上要柔和热情,或是说些向积极方面发展的私房话,提点有建设性的意见,可林小明不但没有积极的态度,更没有软和的话,完全是公事公办拒人千里之外的口气,而且还耍点小伎俩,这也太没水平了,赵万里怀疑他在县委书记的位置上是怎么挨过来的。

赵万里没看于书记的批示,一改先前寒暄客套的口气:“小明同志,我想知道案子查到什么程度了?”赵万里一脸严肃,完全是摔下脸子的表情。

林小明与赵万里过招,也是心里发怵的,他知道这位市长是个厉害的角色,认准的事,一条道走到黑,没有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的顾虑,更不会被一两句话吓倒。他听出赵万里话里有话,说话的声音也柔和了许多:“目前还在调查核实阶段,一旦有消息,我会向市长报告的。”

“那就好好地调查核实,请你转告人杰书记和韦明检察长,就说我等着一查到底的消息?有句话我想提醒林书记,在事情没有查清之前,先不要定框框定调子胡乱猜疑,尤其不要借机调拨市委和市政府之间的关系,制造书记和市长之间的矛盾,孰轻孰重,想必小明书记是清楚的。”

林小明被赵万里的话打懵了,他没料到赵万里说话如此直截了当,不留情面,他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原本是做做样子把赵万里挡回去算了,还想着赵万里会求他对李子民的案子手下留情、网开一面的,那样他也好就坡下驴看风扯篷顺风使舵,送个顺手人情。至于李子民的案子,该怎么办还怎么办,县官不如现管,我分管这一块,你纵有入地的本事,也让你水泼不进,你纵有偷天的能力,也叫你束手无策。没想到上来就被呛住了,这样的语境让他清醒了许多,他确实低估了赵万里。他应该知道,在清江这块地盘上,还没有人敢用这样的口气和他说话。鬼怕恶人,赵万里是那种吃软不吃硬的主,遇事好说可以,如果来硬的,那他会更加硬。

林小明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确切地说是不敢再顺着赵万里的语境说下去了,再说下去就是争吵了。林小明认为,至少目前还不须要自己亲自站出来与赵万里真刀实枪地干,还没到时候,他期待的那个时间节点是争夺交椅的时候,当然,他也怕再说下去会更加激怒这头已经发怒的狮子,那样大家都没有退路。想到这,他缓和了一下口气,指指办公桌旁的沙发说:“市长息怒,坐下来喝口水慢慢说。”说了这话,他才想起来还没给市长倒水。这有点不象话,不论怎样,客人上门,让座倒水这是礼节要求,不能慢怠客人。于是他主动去给赵万里泡茶。

赵万里没坐也没阻止林小明倒水,只是缓和了一下口气说:“我马上还有个会,不耽误林书记时间了,有一点我想说清楚,不论纪委和检察院怎么办这个案子,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就走法律程序把人推上法庭,到最后带来被动的可能就不是政法机关了。请林书记最好能亲自过问,防止节外生枝。”

林小明从赵万里的语气中听出来了,纪委和检察院控制的李子民是被人诬陷的,或者说办案机关是采取手段获得口供和证据的,于是他用询问的口气缓和刚刚不愉快的氛围:“市长是说……”赵万里打了一下停止的手势:“以法律为准绳,以实事为依据。实事求是,就事论事。对人负责,对事负责。查不出问题就立即放人!不要吹毛求疵,上纲上线,更不能用监视居住上手段的方式来获得口供,那样到法庭上也站不住脚。”

林小明望着眼前的赵万里,内心生出几分敬意,他佩服这位市长敢说敢当,重情重义。按照他起初的想法,把市委于书记的批示搬出来,就会把赵万里吓回去,他以为,在这种事情上,谁不想避嫌呀?

应该说林小明的分析是正确的,官场上在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大多数人都选择远离的方式来厘清自己,其中不乏偷着乐的,更有幸灾乐祸的,用道听途说的消息疯传案情,用远离来说明自己与当事人没有关系,好像此时不腌臜腌臜当事人就证明不了自己清正廉洁,不说点当事人的奇闻轶事就洗不清自己,更怕走近了黏到自己身上,甚至连一句公道的话都不敢说。官员们的这种幸灾乐祸隔岸观火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擂的心理永远是致命的弱点。

赵万里完全不是那种想远离的人,更没有想撇清自己的意思,他冠冕堂皇地站出来保护自己的部下,难得呀!林小明对赵万里的这种为人之道生出了敬意,他有理由相信,赵万里对李子民的案子会一问到底的。给这样的人当部下值得,但跟这样的人过招可要小心了。

赵万里临出门又问一句:“我什么时候听你的消息?”林小明口是心非地应付着:“李子民现在关押在市看守所,检察院这边正在走程序。我马上过问一下,一旦有消息,及时向你汇报。”

赵万里走到门又折回头来交待道:“请林书记与政法系统打个招呼,今后再抓重要岗位上的干部,请提前跟我打个招呼,至少要跟主管副市长通个气。这也不是违反纪律的事,别搞得这么神秘?市政府刚刚决定借调李子民到市平房改造和移民迁建办公室工作,紧跟着就把他抓了,这不是说我们组织上做事不严肃吗?这样会给下面造成很多负面影响,这到底是冲着市政府来的,还是对全市危陋平方改造工程有意见?我希望政法机关就案办案,而不是因人立案。”

赵万里的这段话让林小明心虚了,这话说到了他的疼处。赵万里不知道李子民的案子完全是个巧合,有人举报,正好可以借题发挥,李子民无疑成了市委、市政府角力的牺牲品。不论李子民的案子大小,也不论纪委、检察院掌握的证据是否确凿,就案子本身而言,完全可以缓一缓放一放,应急上手,匆忙立案,难免会出现差错。退一步讲,万一真出现差错,对上对下都不好交待。想到这,林小明心里有点打不到底了,他思想着推责诿过的招数。

林小明看着赵万里出门,没再吭声,连一句道别的话都没说,只是象征性地点点头。赵万里也没与林小明告别,出门转身离去。

最新小说: 天降四个姐姐 直播:从死鱼正口开始的跑山人 都市:从恋爱先生开始 风流村事 让你去背锅,你居然创造万亿市值 盖世医神 婚纱追星网暴我?京城世家齐出手 反派:开局喂萝莉女主吃进口糖 都市之神帝驾到 重生之我真没想当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