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路大顺军会师之后,有雄兵三十万,战将千员,可谓是兵甲林立、猛将如云。只可惜,由于闯王诈死离军,这支军马始终处在一种群龙无首的状态。再加上大顺政权的崩溃,使得他们重新成为流寇。
由于袁宗第等人所率的军队曾经遭到何腾蛟的敌视和瓦解,军中许多人对明朝再度失望,一度希望通过投降清朝来获取生存空间。李过、高一功等坚决反对,称闯王崩殁之时,仍痛骂清军。今日里若降了清朝,如何对得起闯王。
由于何腾蛟所作所为,叫大顺军部将丧失了对明朝的信心,李过在给湖北巡抚堵胤锡的书信中也充满了疑问和试探:“堵巡抚胤锡勋鉴,臣将李过、高一功等,今集结永昌旧部三十万,欲听命府台,甘听差遣,驱除鞑虏,恢复中原。可乎?”
李过的信写得十分简短,堵胤锡看过之后却意兴绵长。
三十万!能征善战的三十万大军啊!对于屡战屡败的明朝,对于望风而溃的明军,这是多么强悍的一股生力军。
堵胤锡激动地一夜未眠,凌晨时分,给身居福建的隆武帝朱聿键写下一封奏疏,请求隆武朝廷收纳这三十万大军,并给主要将领赐爵。
堵胤锡的想法与隆武朝廷的大政方针是一致的,隆武帝和郑芝龙都希望收纳更多的大顺军为朝廷作战,减少自己的伤亡。
十天之后,堵胤锡收到福建回书,允诺堵胤锡收罗大顺旧部,并允他自由整编,封李过兴国侯,其余主要将领全部封伯。
堵胤锡接到朝廷的回书之后,兴奋异常,亲自召李过等十八位将军谈话,并当场宣布整编命令和赐爵诏令。
李过等人俯首于地,表示此生誓为朝廷战斗到最后一息。
堵胤锡将大顺军改编为忠贞营,共分六十营,每营五千人,各设营长、副营长一名,均以原大顺军将领充任。十营为一统制,全军分六统制,田虎、张能、袁宗第、李来亨、塔天保、党守素分任统制将军。统制之上设大将军和骠骑将军,由李过和高一功担任。各统制和各营,堵胤锡分设监军,负责军队的联络和粮草供应,由明将充任。
堵胤锡的改编使得大顺军完全成为明军的一部分,在明朝历史上叱咤风云十来年的李自成农民军彻底消失了。
正当堵胤锡在湖北收罗大顺军残部,组织起三十余万忠贞营时,清军相继攻陷浙江各镇,直逼福建。这一时期的福建本应当一心对敌,却君臣相斗、朝廷党争不绝。
掌握实权的郑芝龙一心认为,中原沦丧、大顺覆灭、江南丢失、湖北易手、赣北归清、浙江亡覆,说明清军战力强大,仅靠一个福建根本无法对敌,索性投降,还谋个侯伯,仍可以富贵终生。如若坚持抗清,其结果不过是跟着朱聿键一起身亡家败罢了。于是,他与清军暗通款曲,多次派信使赴博洛军中,表示愿意以福建一省之地,换郑家一世荣华。博洛称如果郑芝龙献出福建,则日后必封王赐爵,郑家子弟封侯封伯也不在话下。
郑芝龙信以为真,紧锣密鼓的开展降清运动。对于隆武帝提出的许多抗清举措,郑芝龙都全盘否定,一再阻挠,甚至主张弃守福建门户仙霞关和武夷山。
隆武帝大惊失色,深知自己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离开福建,到湖南投奔何腾蛟,利用何腾蛟手下的十万人马和堵胤锡新纳的三十万大顺降兵,或仍可与清军一搏。如若继续待在这里,恐怕迟早是郑芝龙献给清军的大礼。
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八月十三日,由于郑芝龙放弃了仙霞关,博洛和张存仁亲率的满汉大军十五万人大摇大摆的进了福建。老百姓对郑芝龙嗤之以鼻,编了歌谣唱道:“峻峭仙霞路,逍遥军马过。将军爱百姓,拱手奉山河。”
清军进入福建之后,隆武帝慌忙逃离福州,宣布御驾亲征。二十八日,隆武帝亲率的后宫、大臣、卫队约千人辗转到达江西汀州。由于隆武帝随行带着大量的诗文典籍,行军十分缓慢。
博洛听说隆武帝朱聿键已经逃离福建,急忙令部下追击。张存仁亲选明朝降将王文轩领四千骑兵追击隆武帝,声称必须剿灭,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王文轩接到命令,自认为大功一件,迅速出击。两天之后,王文轩的四千清兵在汀州城外的赵家塘将隆武帝团团围住。
隆武帝自知生命行将终结,对着苍天大吼一声:“上苍不公啊!何以如此薄待大明,如此薄待于朕哪!”
王文轩冷笑道:“唐王乃亡国之臣,僭立为君,竟敢兴兵对抗新朝,实乃求死之道。如此境地,还感慨什么上天薄待大明!”
隆武帝怒目骂道:“小子无理!朕乃大明苗裔,即便是死,也是大明之忠魂!”说着,用手指了指王文轩和他手下的汉人清兵,“不像你们,剃了头发,易了冠裳,丢了祖宗!想想看啊,你们都是汉人,今天竟穿着满人的衣服,拿着满人的兵器来替满人来杀汉人。你们算什么!”
王文轩被骂的哑口无言,众军士也羞得满脸通红,手中高举的刀开始不自觉地下落。
王文轩担心部下哗变,赶紧说道:“唐王若降,本将可力劝张总督,保殿下性命周全。”
隆武帝冷笑一声,“张总督,什么张总督,你说的是张存仁吧!他算什么东西,不过也是个背主叛国的狗贼罢了。恐怕你们的满洲主子也不会把他的话当话听吧。再说了,朕乃大明君主,难道还要跟你们这些逆臣贼子乞活吗?”
王文轩心一横,说道:“既然殿下如此想法,那就别怪本将了。”说着,挥一挥手,手下军士万箭齐发,隆武帝、皇后、弘光帝的母亲、随行的大臣、太监、卫士全部被杀。
大明一代有望中兴的能君就这样凄然落幕。这真是;昔日流寇耻做贼,今朝公卿甘为寇。可怜一代雄才主,竟为无名叛徒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