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这个三弟啊,尽是胡来!”孙策看完孙翊给自己写来的信,无奈的摇了摇头。
“兄长,三郎又弄出什么妙事了?”孙策对面一个面容俊朗的男人道。
“公瑾啊,这次的事情,真没法说了,连你都牵扯进来了。”孙策揉揉脑袋,似乎还有些幸灾乐祸的道。
“我?”周瑜闻言一愣,“和我有什么关系?”
孙策把信递给了周瑜,道“你自己看吧。”
周瑜疑惑的接过了信,仔细的看着。不一会,周瑜的俊朗脸庞就出现了红晕,让外人看去自有一股说不出的风采。
“代兄求亲?”周瑜轻声道,“怎么还把我给捎上了?”
孙策呵呵一笑,道,“公瑾。为兄确实听闻过那皖城二乔之事,久有仰慕之心。诚如三郎所言,若是你我兄弟真的分娶二乔,那也算的上是一段佳话吧?”
周瑜的脸都红的能滴出血了,道“此事怕是不妥吧。方今兄长正率兵平定江东之地,若此时回庐江娶亲,恐耽搁了大事。”
孙策道,“无妨。三郎与为兄三年之期,言与那乔公保证,三年之内,为兄必能收的江东之地。到那时再让为兄与公瑾一起,迎娶二乔。”
周瑜听罢,胸中豪气冲天,傲然道,“三郎何如此小看我等。不需三年,只两年便可。”
孙策嘿嘿一笑,道,“公瑾,军中无戏言也。”
周瑜正色道,“兄长放心便是。”
孙策幽幽的道,“看来公瑾比为兄心急啊~,哈哈~~~”
周瑜无语中、脸红中、心跳加速中~~此处略过不提。
庐江治所,舒城南门之外。
孙策之亚父、庐江太守府长史张昭,与庐江郡丞陆康,携一众大小官员正等在这里。他们来此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迎接领庐江太守孙翊回返。
孙翊代兄求亲的事情,早已经在庐江传扬开来,众人莫不对孙翊和孙策的弟兄情深而赞叹不已。看人家做弟弟的,不光帮大哥守着基业,还得帮大哥张罗娶媳妇的事情。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倘若孙策真的结婚生子,那么这份基业肯定是他儿子的,怎么都不会轮到孙翊的脑袋上。但人家这当弟弟的,根本不在乎这些,还上赶着给自己的大哥找媳妇,让他早生贵子。这说明,孙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图谋之心。这才叫兄友弟恭呢。
况且以现在孙翊的名气,那可比孙策要大得多。不管是卧榻收庐江,还是断腿结金兰;又或者口出《神者论》,《游子》赠橘郎;再加上最近`麓谷定计烧黄射,代兄求亲迎二乔。`哪一件都让中原之人为之咋舌不已,当世神童之名早就名扬天下。特别是前几日,庐江上供龙椅之事,令天子大悦,下旨诏命孙翊为孝廉,并加封关内侯;着孙策袭其父孙坚爵位,封乌程侯,并成为正式的庐江太守;陆康也因上供有功,封汉宜亭侯。这样一来使得孙氏真正的成为了一镇诸侯,有了和中原群雄一较高下的政治地位。
可以说,这些事情都是孙翊有意或者无意间做出来的,得到的结果更是让人感叹其运筹帷幄、未雨绸缪。实际上,麓谷定计之事,乃是人家鲁肃所为,和孙翊似乎没多大关系,但鲁肃却是孙翊举荐给孙策的,这更说明了孙翊独具慧眼的识人之能了。
好了闲话不多说,只看当下事。
巳时左右,一队人马远远出现在众人的眼中。待得近前,只见那为首之人乃一少年,英姿飒爽,意气勃发。身后紧跟一巨汉,手中持一大旗,上书“孙“字。再往后乃一壮汉携十数骑,围绕在数辆马车周围,皆勇猛不凡。
张昭看着孙翊由远而近,得意之色溢于言表。那可是自己的弟子啊,虽然似乎自己并没有对他教导过多少时间,但名义上却是自己的弟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陆康老头也高兴,他高兴的是孙翊给自己出的送龙椅觐见的主意,给自己弄来了侯爵的赏赐。要知道汉时的侯爵一向是遵循祖制,非军功不得封侯。虽然现在这个制度已经基本没什么效力了,但是毕竟是封侯大事,这陆康也是高兴地几天都睡不着觉,整个人处于亢奋之中。
其余众人则是在想着,自己为啥就生不出这么出色的儿子呢?看看人家孙坚,生了五个儿子。不说那些不在庐江的,单说这个大儿子孙策和老三孙翊,可都是当世人杰啊。孙策统兵南征,现在是节节胜利,眼瞅着就快把刘繇灭了。而孙翊呢,守庐江根基之地,又大破江夏两万精兵,也是牛x的不得了。大家都是人,可生的儿子为何差距就这么大呢?
孙翊可不知道这些人的心思,他现在心里是美滋滋的。干掉了江夏两万兵马,虽然放回去一万,但是却坑了黄祖二十万斛粮食。这样一来,即便黄祖想再次出兵,也得有些日子了。况且自己还顺带把苏飞这个黄祖手下的得力干将给弄了来,黄射那小子这次更是丧胆了。除非黄祖亲自率兵报复,否则孙翊还真不太对江夏那边上心了。
孙翊知道,历史上的今年,也就是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可是风起云涌的一年。曹操和吕布会为濮阳、兖州等地打的不亦乐乎,而刘备则会和袁术产生摩擦。但是这些都不如李傕郭汜的长安之争给孙翊的印象深刻。因为这次长安之乱,导致汉献帝往洛阳逃跑。而后面的事情相信大家也都清楚了,那就是袁绍没有迎奉天子,而让曹操得了便宜,继而挟天子令诸侯,获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当然这是明年,也就是建安元年才会出现的事情。
边想着事情,孙翊等人来到了城门口,和众人见礼之后,先把乔家一行人交予旁人招待,安排地方居住,自己则以身体疲劳为由拒绝了诸人的饮宴之请,回太守府了。回得府中之后,孙翊先美美的睡了一觉,醒来后立刻命许褚去庐江大营请鲁肃、陈到等心腹来太守府商议,另外派孙高去请张昭和陆康两大重臣也一同前来。
等到众人皆来到大堂之后,孙翊吩咐许褚和孙高亲自把守厅门,方圆二十丈内除“猛虎十三卫”以外,不允许任何人出现。凡事通传皆由猛虎十三卫负责。
众人看到孙翊如此,便知肯定有大事发生,故而都屏气凝神,高度紧张。
孙翊在自己的位子上坐下后,对着众人道,“吾方回,便请诸位到此,实因事情重大。”孙翊环视一圈众人,又道,“诸位皆庐江心腹之人,今日此事但请诸位勿得对外人道也。”
众人皆拱手应诺。
孙翊这才道,“吾兄此时正与刘繇相争,然则江东之地非只刘繇一方势力。那吴郡严白虎与会稽王朗皆一时之雄也,若此二人联手,怕是吾兄平定江东会多生事故,但吾料兄长必能一鼓而下。不过,虽然如此,吾兄平定江东亦要花费些时日。吾以为,兄长短则两年,迟则三年必成大功。”
众人闻之尽皆惊异,这三公子怎么对自己的大哥孙策这么有信心啊。
孙翊看到众人的神色,心道,“我可是前知两千年,后知两千载的人物,跟着我混你们就赚便宜吧。”
孙翊看到众人不说话,就继续道,“吾兄在彼征战,吾亦不能落后也。今日请诸位而来,便是为我庐江今后之攻略,还望诸公不吝赐教。”
众人听罢,皆深思熟虑。
良久后,只见庐江的二把手张昭,正了正身子,道,“如今,我庐江在主公(孙策已经成为了正式的庐江太守,又有乌程侯的爵位,故而手下人都改称其为主公掌领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慕庐江之名而来之流民不计其数。庐江一郡之地,现有户八万,口三十万,已算一上郡也。因去年中原之地蝗灾,故仍有流民源源不断而来。然庐江一郡,耕地有限,流民之数已欲饱和,若流民依然不断,则恐生乱也。此番三公子以万余江夏俘兵,换的粮二十万斛,刚解此危机,但毕竟不是长远之计。于此时再兴刀兵,恐非良策也。”
张昭说的这些,孙翊都清楚,但是没有地盘,那么有人口也没地方安置。孙翊不由得皱眉不语。
这时,陆康说道,“三公子。小儿陆绩好天文算数之学,曾言道,夜观天象,江淮之地今年或有水患之灾。若真如小儿所言,则我庐江更需休养生息,保全一郡之民。老夫认为子布先生之言大善,还望三公子谨慎行事。”孙翊知道陆绩从小就对天文有爱好和研究,再加上本身庐江这里就靠着后世“十年九涝”的淮河,所以对陆绩的说法还是比较信任的。
张昭,再加上一个陆康,这两人说的话都是从内政方面来考虑的。更何况两人还是孙策留给孙翊的左膀右臂,他们的意见对于孙翊是很重要的。
孙翊此时也觉得自己有些太着急了,正要接受二人的意见。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军方诸将中,有人发言了。说话的,正是被孙翊拜为虎贲中郎将的鲁肃。因为此次定计破黄射的功劳,所以孙翊就提拔鲁肃担任了虎贲中郎将,徐盛、陈到拜为偏将军,其余人等各有封赏不提。其中许褚和孙高分别被孙翊封为猛虎校尉和虎威校尉,名字虽然挺酷,但实际上许褚手下就只有那“猛虎十三卫”,而孙高这个虎威校尉更是光杆司令。因为孙翊让孙高再挑选百人训练,作为自己的护卫,孙高正为这事情挠头呢。
鲁肃拱手道,“三公子,张公与陆公之言,乃老成谋国之论。然末将却有另外一番看法。”
孙翊听罢,忙道,“子敬兄,但讲无妨。”
鲁肃整理一下思绪,道“庐江乃四战之地,东有袁术窥伺,西有黄祖虎视;南有长江天堑之阻,北有汝南黄巾之患。如此看来东、西、南三方,皆无进取之利,唯有汝南一地尚可发挥。吾听闻,那曹操掳青州黄巾军百万之众,择其精壮者编为一军,号`青州兵`,由帐下大将夏侯惇统领,战力惊人。若我军挥师北向,扫汝南之地,降黄巾之众;一可拓地千里,以为屏障,二可收众十万,以充军需。此两全其美之事,望诸公思之。”
孙翊听闻,眼睛猛地一亮,心想,对啊,汝南现在可是无主之地,目下为黄巾贼兵所占,领头的应该是刘辟、龚都二人。好像还有周仓,廖化等一些散户各自占山为王。这要是打下来,不光能得一些人才,还能扩充现在庐江的实力,何乐而不为啊?
可是转念又一想,孙翊又头疼起来了,手中的兵员太少,而且大将太缺。鲁肃是肯定不能轻动的,徐盛又去了怀宁防备黄祖。这样一来自己这边的大将就只剩下了陈到,可是现在的陈到经验欠缺,自己敢不敢把他放出去坐镇一方啊?
孙翊皱着眉头道,“子敬兄之言颇为有理。然而如今,庐江仅万人之兵,文向(徐盛带兵三千以防江夏黄祖,文茂(苏飞正在筹建水军事宜,两人皆不能擅离。子敬又乃吾庐江柱石,更不能妄动。如之奈何?”孙翊虽然这么说,但是眼睛却有意无意间瞄着陈到。
果然,陈到听完孙翊的话,脸涨得通红,猛地站起身,抱拳道,“三公子何小觑人也。某虽不才,愿率兵扫荡汝南,剿灭贼寇。”
孙翊一看,心里就开始偷着乐了。果然如演义中那样,请将不如激将,这法子是诸葛亮百试不爽的招啊。
孙翊笑道,“吾怎敢小觑叔至兄,将军大才,虽万军亦可领也,今去剿匪,岂不大材小用?”
陈到大声道,“某受三公子提携之恩,正愁无以为报。今正可助公子一臂之力也。”
孙翊忙道,“若如此,叔至需用多少人马?”
陈到傲然道,“一千精兵足以!”
孙翊听闻惊道,“叔至不可轻敌。那汝南黄巾流寇人数众多。听闻仅那刘辟、龚都之辈就拥众数万,其余大小头目或数千,或几百;总共算起来,只怕也有十万之众。叔至仅率千人而去,吾恐有失!”
陈到笑曰,“三公子有所不知。吾有一好友,游侠于江汝之地颇有勇名,乐善好施,赈灾救民,众皆争先投之。现拥众数万,有精兵三千,正在汝南之地。吾当先去寻之,劝其投奔我军。再与之合众一处,扫荡贼寇,则易如反掌尔。”
孙翊惊问此人姓名,陈到曰,“江夏平春人,李通,李文达也!”
孙翊听到这个名字,喜不自胜。
李通,字文达,小字万亿。江夏平春(今河南信阳西北人,以游侠闻名于江汝之地。《三国演义》里面,李通是被马超杀死的,可实际上并非这样。赤壁之战后,周瑜、刘备举兵围曹仁于江陵,李通率兵救援曹仁,一路进击关羽所率兵马,就在快打破包围圈救出曹仁时,因突发疾病死了。大家都知道关羽是何人,这李通居然在关羽率兵阻击的情况下,还能继续前进,其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而且李通还是一个非常以身作则,行事认真的人。他投奔曹操之后,很得曹操信任,委任其汝南太守的高位。他媳妇的伯父犯了法,要被砍头。李通之妻哭着求他帮忙赦免,但是李通却丝毫不为之所动,说自己“不能因私废公”。而且还与判自己的妻伯死刑的赵俨结为生死之交,其刚正不阿的品行深得曹操的赞赏。
官渡之战时,汝南很多县都背叛了曹操。但是当袁绍派人来劝降李通,并授予其征南将军高位时,却被李通严词拒绝,并且杀了袁绍的使者,将人头和印绶都送到曹操那里。然后带兵讨伐那些叛逆,最终保得曹操腹背平安无事。这样的大功,不仅当时的曹操对他奖赏有加,就连后来的魏文帝曹丕都还念念不忘,以至于曹丕刚当上皇帝后,就追谥李通为刚侯。又让李通之子袭其刚侯的爵位,另外还提拔为奉义中郎将。李通的哥哥也被提拔为平虏中郎将。如此的礼遇一个死了很久的人,足见李通在曹氏集团内的地位。
李通还很擅长地方政事,要不然也不会在汝南一直待了十三年。可见曹操对于他的各方面能力都是非常了解和放心的。
孙翊此时回想历史,忽然记起,李通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也就是明年才会投奔曹操,原因是曹操在明年方奉天子至许都,而此时的曹操正在和吕布较劲呢。
孙翊对陈到笑曰,“吾亦仰慕李文达久矣,若叔至能说的此人来投,吾必重用之。”想了一下又道,“不!若是李文达来投,吾便以其统汝南一郡之地。”
厅中诸人闻听孙翊之语,尽皆哑然。这李通最多就算是个地方豪强,其能力如何仅凭陈到的几句话是看不出来的。可孙翊居然直接将汝南郡交给了李通,况且人家还没说要不要答应呢!虽然如此,但是前面有孙翊荐鲁肃,寻许褚,收陈到,拔徐盛的事实摆在眼前,所以众人对于孙翊的识人之能还是比较放心的。
陈到听了倒是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李通的能力如何,便道,“若如此,吾必竭尽全力说其来投。”
孙翊接着道,“叔至此去可率精兵两千,吾再让孙高和陆逊相辅。子忠(孙高办事稳妥谨慎,伯言(陆逊年已十二,当出去历练一番。有此二人相助,叔至当可事半功倍。”
陈到高兴道,“多谢三公子!”他当然高兴,多了一千兵马,还加上两个帮手。孙高不必多说,身手好,能力也不错。那陆逊虽然年幼,却已经被孙翊夸奖说,不在他自己之下。
孙翊是太想要陈到把李通给弄来了,他可不想让曹操手下有这么多强人,所以能抢一个是一个。想了想又取过笔墨,铺开一张绢帛,挥毫起来。
在孙翊主政庐江的这段日子,张昭虽然不怎么过问孙翊的学习,但是却让孙翊练字。本来前世写字就不怎么好的孙翊,现在借的这副身子更是个武将之才,那字写的别提多难看了,被张昭冠名曰失传已久的“蝌蚪文”。孙翊听了很郁闷,所以把全部的空暇时间都和练字作上了。此时的纸并不如后世那样的白净,更没有所谓的宣纸,而是黄不拉几的蔡侯纸。所以练字尚可,写信题词就不行了。还好,经过孙翊的不断努力,不光字好多了,而且还创出了比大书法家钟繇写的更好看的楷书。因为钟繇所创为“小楷”,孙翊就给自己的字命名为“正楷”,意思是堂堂正正的书法。
现在孙翊正在用剽窃的正楷,写一首剽窃的诗文,《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当孙翊把写完的字吹干以后,交予陈到时,却发现张昭和陆康的眼睛都快绿了。孙翊当然不知道,这两位是因为这首千古绝唱再加上孙翊的书法而抓狂。特别是因为这首诗还要让陈到交给李通,让这两个文人墨客有种羡慕、嫉妒、恨的感觉。
孙翊可没空招呼这俩老头,而是告诉陈到,这是自己仰慕李通的为人,所以送给他的见面礼。
陈到得了这个之后,更是信心爆棚。连拍胸口,言曰若是不能把李通喊来,自己就无脸回来见孙翊了。
孙翊听罢连忙安慰,他可不希望没把李通弄来,再把陈到给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陈到自然因为孙翊对自己的态度而感激万分,更坚定了他要把李通给弄来的决心。
众人看到孙翊已经决定要打汝南了,也就帮着开始讨论细节,忙的不亦乐乎。
当诸事议决,送走众人后,孙翊才感到自己很累。毕竟,刚接回乔家众人,稍微休息就立刻开始议事,直到现在才消停下来。
孙翊懒洋洋的靠在椅子上,正准备打个盹,却不料一个可怕的声音自门外响起,让孙翊立刻蹦了起来,不寒而栗。
此所谓:才迎二乔回舒城,又议汝南欲北征。万事皆尽方欲睡,忽闻河东狮吼声!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